中小板延续阶段调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11:15 证券时报 | |||||||||
    在主板创新低的背景下,周一中小板低开低走,整体下跌幅度达到3.01%,远远领先于大盘,并且随着板块中破位个股继续增加,中小板的阶段性调整压力再次出现。在技术形态和基本面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短期内整个中小板后市趋向堪忧。     政策面变化成最大诱因
    首先是政策面明显利空。一段时间以来,中小板政策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询价制度的推出是板块走向调整的一个导火线,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的游戏规则,市盈率较高的中小盘个股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到大盘股走低的拖累。而且,根据询价制度透露出的信息,后市新股的发行应当也在考虑中,这当中显然包括中小板新股发行,而扩容是中小板最大的利空,在大势低迷的情况下发行新股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中小板的集体定位也将被拉低。这也和中小板前期刚刚上市的情况类似:新股不断发行导致个股纷纷创新低,甚至呈现出非理性下跌现象。近期正是由于这种预期中的扩容和先前的经验,促使基金和游资在纷纷撤离中小板,从而导致了该板块个股的持续下挫。     另一方面,和主板类似的是,中小板目前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全流通的威胁。前期最先提出全流通的正是中小板,该说法曾引发了市场较为激烈的争论。而《规则》的发布则再次引起了市场中对全流通预期的深入讨论,使得整个盘面都感受到了全流通的压力,周一多数个股的低开低走也都显现出全流通强大的“威力”。此外,一些不利于中小板的传言也对市场走势及投资者的心态造成了影响。     其次,市场对中小板个股的业绩预期存在一定的疑问。中小板最值得期待的地方就在于个股的成长性,但从近期传出的信息来看,主板一些重点公司的业绩预测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作为下游行业居多的中小板而言,目前个股的独立定价能力不够,整体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业绩预期调低也是符合逻辑的事实,而且这种迹象已在三季度中得到了反映,而凡是三季度业绩增长速度在15%之下的中小板股票,近期基本上落后于整个中小板的走势,这也是后市在基本面上需要规避的方向。     阶段高点构成反弹压力     在主板中,9·24反弹的高点形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关口,构成了大盘难以克服的压力线。需要注意的是,9·24形成的高点对中小板也具有明显影响。按照这个标准,板块中的品种基本有两个类别:凡是在9·14形成高点的品种,一段时间来的调整幅度都比较大;而在10·11左右形成高点品种的个股,则能保持相对活跃;至于在上周形成向上突破的个股,则多是具有送配潜力的品种。凑巧的是,9·24形成高点的个股几乎都是三季度业绩增长低于15%者,这也反映了即便在中小板中,尽管短期内的走势呈现出技术形态为主的无序性,但个股中长期的趋势依然受到业绩状况的左右。     后市来看,在分化的过程中,中小板依然有个股能够出现回升,这主要依靠个股业绩的持续提升,个股的业绩预期能带来这种机会,但在目前情况下,显然是政策面起到了主导地位,没有显著的外力介入,板块仍将继续调整,这也是板块的阶段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