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粮食进口可能已经升至顶峰,2005年的进口恐怕不会再达到这个水平。随着一系列旨在增加粮食产量的措施逐步落实,中国粮食产量正在增加。
据估计,2004年中国进口了800多万吨粮食,远远超过2003年的681,174吨。不过,分析师们预计,2005年进口量会大大降低,至多也是与上年持平。
这将对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因为中国进口需求减少就意味着供应增加。中国的粮食进口以小麦和稻米为主。
由于担心遭遇其他国家的粮食禁运,且担心大举进入世界粮食市场可能会推动粮价骤涨,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粮食产量的政策,例如取消农业税以及向粮食种植者直接发放补贴等。
国务院最近表示,预计2004年全国粮食产量会超过政府预计的4.55亿吨。200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4.31亿吨。
但即使全国粮食产量达到4.55亿吨,与2004年预期为4.925亿吨的国内粮食需求量相比,仍然少了3750万吨。
分析师们认为,这个供需缺口主要体现在大豆供应上。中国并没有赋予大豆以战略性地位,因此也没有关注大豆进口。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预计生产4.65亿吨粮食,包括小麦、稻米、玉米、豆类和薯类。2006年预计生产4.8亿吨,到2007年有望实现粮食的供求平衡。
中国并不公布官方粮食库存的数据,但目前的普遍看法似乎是,2005年中国粮食进出口的步伐将同步放缓。
据报道,中国2004年年底粮食库存估计为1.5亿吨,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仍旧能够满足市场5个月的需求。
由于产量下降和库存减少,中国2004年稻米出口减少且进口增加。但分析师们认为,由于产量增加,2005年不会再出现这个趋势。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口了615,480吨大米,远远高于2003年的194,065吨。前10个月出口稻米则较上年同期锐减61.4%,从207万吨降至799,892吨。不过,2004年中国仍然是全球稻米市场上的净出口国。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Bank)上海分行分析师龚敏说,2005年中国可能仍然是稻米的净出口国,因为进口需求并不大,而且绝大部分需求都是香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李科预计,2004-2005年度中国稻谷市场需求为1.87亿吨,2004年度中国生产稻谷估计为1.86亿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还预计,2004-2005年度中国进口稻米约为60万吨,略低于今年前10个月的实际进口量。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将来中国进口的玉米和小麦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稻米进口可能会下降,因为稻米的生产更具劳动密集型特色。此外,中国在稻米生产领域还具备一些比较优势,例如杂交稻的推广就能大大提高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