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来有为

  一、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就一般意义而言,产业融合是由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其他产业,使得两种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并逐步催生出新的产业属性的结果。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借助产
业融合的作用,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实现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专业化分工程度深化、制造业产业链重组、追求范围经济等因素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而企业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融合发展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特征。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出现了融合发展的势头。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象:

  一是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许多企业的制造与服务功能已经融合在一起,作业管理也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一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甚至已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在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中,服务业在产值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使得我们很难判断它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把服务渗透到了自己的日常作业管理之中,使企业的制造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化,同时通过GECapital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财务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业,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目前,服务业收入已经占通用电气公司总收入的2/3以上。2003年,金融业务贡献的利润占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利润的89%,占福特汽车公司总利润的185%,成为这两家汽车制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我国联想集团的“技工贸”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IT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这大大拓宽了联想集团的发展空间,为联想集团赢得了竞争优势。

  二是产业链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目前,我国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

  三是区域内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一个特定的地域的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珠三角、长三角和其他一些地区已表现出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金融、保险、物流、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构成了产业集群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例如,浙江温州以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为基础,形成了以皮鞋、服装、低压电器、打火机、剃须刀等为主导产品的多个中小企业集群,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温州的“中国鞋城”、“中国服装名城”、“中国低压电器城”、“世界打火机王国”以及“全球剃须刀总汇”等著名的区域专业市场,区域专业市场交易量的增大又带动了温州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二、产业组织结构变革为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产业融合发展与产业组织结构变革是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进行产业链重组,将一些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或者是不再使用由企业内部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而使用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为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产业融合发展体现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一种更强的专业化分工,它们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这与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组织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产业融合发展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一是使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产业链重组实现生产组织方式合理化,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变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使得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难度增大,因此,企业必须集中力量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上,即通常所说的外包的理念“做自己做得最好的,其余的让别人去做”,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将一些自身并不擅长的业务,如科技开发、会计服务、人员培训、IT服务等,交给专业性服务机构去做成本会更低;企业也借此改变了“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为合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三是融合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生产性服务业和一些制造环节外置之后,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伴随着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技术的融合而逐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必然提高。

  三、产业融合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北京市为例

  当前,北京市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组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较弱,产业集群发展滞后,进而导致产业链竞争力不足。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组合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组合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强,就会形成竞争优势。北京尽管自然资源短缺,但人力资源丰富,研究与创新能力强,具有很多好的生产要素。不过,北京组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较弱,人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家资源利用不足,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北京IT产业的发展。北京市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微电子产业发展链,并在微电子技术以及半导体工艺研发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近年来北京信息产业却面临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强有力挑战。以上海为龙头、江浙14市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之一和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环节已经明显超过北京,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伐落后于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京所特有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北京IT产业的许多优秀科研成果并没有在北京完成产业化过程,相反科研成果甚至是优秀IT产业人才却大量流向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二是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欠佳,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度不够。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如果一个地区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优越,就会吸引外部厂商前来投资设厂。受商务成本高、中小企业发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市产业配套成本较高,周边省市又不具备很强的配套能力,使得很多零部件需要远距离输入,增加了生产成本。

  我们以北京汽车工业为例进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的北京汽车工业配套体系已被打破,形成了基于市场选择的开放的配套体系。由于体制、管理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北京零部件企业没有打开国内市场,主要局限于为本地和本体系的整车厂配套,产量难以达到经济规模,导致相当多的配套企业陷入效益低——产品开发投入低——技术更新慢——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配套能力差导致北京现有几家整车制造厂的本地配套率都很低。北汽福田在全国有55家主机配套厂,在京的配套率仅为9.6%,本地配套企业数量也很少。为北京现代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外资企业,北京原有汽车零部件企业所占比重很小。

  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实现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北京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可通过下述一些途径来推动北京的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完善服务支撑体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不仅是工业产品的竞争,同时也是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竞争。如果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不能尽快提高,会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北京市应从发展产业链的角度来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用房地产、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服务、工程和程序设计、会展等各种形式的生产服务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

  第二,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对本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主要举措有:培育创新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发展IT、汽车等重点产业的上游、下游相关产业,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为企业和产业依据市场规则向某些区域聚集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同类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和特色。

  第三,进一步改善创业、投资和发展环境。要重点开展下述一些工作: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放松经济性管制,减少审批环节,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工作,解决侵权行为屡禁不止这一困扰企业的难题;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

  第四,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北京市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形态,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这些“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如果不尽快进行产业链重组,势必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应引导这些企业进行产业链重组,改变“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通过外包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

  第五,充分利用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化工业时期。重化工业近几年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了60%(2002年、2003年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60.9%和64.3%)。北京市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的部分重化工业,特别是为全国各地的重化工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北京市应充分利用融合发展的思路,抓住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北京的信息、技术、人才、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

  第六,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有人才、科技、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商务成本高、资源短缺、环保要求高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发展总部经济是一条既能充分发挥北京资源优势,又能回避北京资源劣势的发展道路,符合北京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方向。在吸引总部资源的竞争中,北京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条件,使总部经济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北京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引擎。(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