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货币政策转弯后需要及时回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08:01 中新网

    最新一期的《财经时报》刊载评论指出,“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显现之后,其必须进行反方向预调。其实,这就像开汽车一样,转弯后,需要及时回轮。

    文章指出,当国家统计局数字告诉人们,11月份的CPI(消费物价指数)出人预料地同比仅小增2.8%的时候,央行也发布公告指出,“各项贷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明显增加”。当月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4.71万亿元,同
比增长14%,增幅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9.24万亿元,增长13.8%,比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

    文章称,“储蓄存款明显增加”,显然是为了说明央行加息之后的效果;那么“各项贷款回升”是不是希望告诉人们银根较前一度有所放松?或许无需更多地猜测,实际统计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至少货币供应量在连续十几个月的下滑之后,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拐点。

    文章指出,当然,贷款数据更是如此,而且贷款期限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短期贷款增量,远远大过中长期贷款增量。11月当月,各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495亿元,同比多增509亿元。其中,当月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425亿元,同比多增356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034亿元,同比多增103亿元。

    文章着重指出,按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691亿元计算,要在短短的未来一个月之内,完成今年年初预定的2.6万亿元贷款增量、货币供应量17%的增长,恐怕绝对不可能了。这并非仅是一个指标是否可以完成的问题,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1月CPI突然的加速下滑,以至于市场产生了中国可能重回通货紧缩困境的担忧,这或许与前一度的货币过紧密切相关。

    文章提到,前不久,国内一位著名的金融学家在一次报告中就指出,今年年初,贷款是企业想要,银行也想给;到了年中,贷款是企业想要,而银行不想给;现在(11月初),贷款是企业不想要,银行也不想给。

    文章称,按照这样的逻辑,下一步会不会出现“银行想给、而企业不想要”的状况?在我们看来,很有可能。因为,尽管本轮宏观调控的主张是“有保有压”,但货币政策做为总量政策,在结构调整的方向上所能发挥的作用过于有限。于是,紧缩为主也就在所难免。

    文章分析,因此,真要出现“贷款银行想给、而企业不想要”的状况,那将意味着,货币政策传导到CPI,并维系在理想的水平上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换句话说,相对紧缩的货币环境已经改变了市场预期,现在要把他转回去,恐怕也不很容易。尤其是对转轨过程中的中国企业而言,他们对宏观信号反应相对迟钝得多,在此现实条件下,使他们正确认知宏观信号的分寸,实有难度。

    文章指出,难度或许还体现在另一个方向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传导到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在中国十分艰难。因为,如果消费总量上涨平缓,那么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传导到CPI必然依赖终端消费品产能的淘汰,依赖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或重组。但在中国,企业收购、兼并、重组谈何容易?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企业甚至最终熬到破产边缘,也不愿主动寻求被兼并的出路。

    文章最后指出,因此,目前的状况必须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如果原材料和动力价格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条件下,不能有效回落,而最终消费品价格又在需求有限的抑制下,不断下滑,那么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被相应压缩,进而难逃破产的命运。但是,失业率将如何?社会安定又将如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货币政策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