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05年家电业:内外兼修谋求新突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5:15 中国经营报 | |||||||||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家电制造工厂。但是中国家电制造仍然处于整个世界家电制造业链条的较低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国际化的品牌,也没有核心的技术。”一位关注家电业的咨询人士这样说。     “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中创建中国家电的世界级品牌是惟一的一条出路,要不然干脆死掉,或者沦为其他品牌的代工者。”一位家电业研究人员也在网上撰文呼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的紧迫性来自于两个现实原因:一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一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开放时间的日益临近。     2004年,中国的家电企业们正大步走在谋求真正成为世界新巨人的征途上。     内部扩张     然而攘外必先安内。中国家电企业在谋求走向海外战略的同时,难以割舍中国市场这个立足的根本。就像张无忌在走出山洞前,得要先把九阳神功练向第九层一般。     特别是随着世贸组织保护期的临近结束,外资家电品牌生产线的中国化转移。迫于压力,中国家电企业也在国内加紧新一轮的资本运作,合纵连横,补上自己的短板,增强自己的功力,这在2004年末显得越发冲动。     美的集团收购华凌;TCL牵手日本东芝与具有意大利背景的青岛威士电器;科龙并入威力电器……中国家电企业还纷纷杀入中西部建生产基地,美的继建立顺德、芜湖基地后,又建武汉工业园,与另一家电巨头海尔成为邻居。TCL也紧追不舍,继成都之后也选择华中腹地武汉建起生产基地。     业内人士分析,以国内家电巨头的扩军态势,未来的家电市场将成为极少数千万级产能企业的豪门盛宴,行业门槛也将因此大大提高。     练步海外     有统计资料显示,以家电业代表者彩电为例,目前全球彩电市场容量大约是每年近两亿台左右,其中中国市场大约有5000万台;目前中国彩电企业的全部产能完全可以逼近一亿台,于是光是中国彩电行业,就大约在体内憋了近5000万台的产能需要释放。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以美国为首的老江湖们掀起的“反倾销”打压。     2004年,中国家电业探索着新出路。     海尔已经在全世界有了近30个工厂,在欧美发达国家直接建厂、打造海尔品牌并借此辐射全球。康佳、创维则在与美国同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找到了再战美国市场的“跳板”,在这里设立了他们的新工厂。     动作最大的是TCL,这个一向善以营销带动生产的企业,选择了资本运作的迂回道路,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成立年产量可达到2000万台的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公司。掌门人李东生认为,汤姆逊在北美和欧洲都拥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在技术发展方面TCL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快速跟进、重点突破、不断提高,TCL是希望通过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创造新的价值,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在此前,TCL还收购了德国老牌彩电企业施耐德。     在李东生看来,直接向国际市场打出自有品牌所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都还太大。“我更加倾向于利用当地的资源。”李东生说。     风高浪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的鲁桐分析说,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面临着许多困难,要熟悉国际化的市场规则、创建海外销售网络、培养懂跨国经营的人才、自主品牌的拓展等等在国外投资建厂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经营管理能力,需要拥有熟谙当地市场情况的专业人才来成功地管理品牌。这两个基本条件,目前在中国企业中还普遍比较缺乏。     “同时,国内家电企业在数字芯片开发、软件设计等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设计研发上等也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有分析人士说,技术的研发能力也是阻碍中国家电品牌拥有较强生命力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战略也没有先例可循,在迈出自己的脚步时,虽然义无返顾,但也如履薄冰,国外品牌可不会乖乖就范,让你纵横在他们的旧江湖上。     以在海外发展战略中走得比较坚定的TCL这样的国内大品牌来说,在与汤姆逊彩电业务的整合中,就存在这样的尴尬:最渴望的完整销售渠道与高端彩电的生产技术仿佛并未获得,同时汤姆逊的专利和品牌,也只可以无偿使用两年,两年之后,法国人可能还是要合资企业付费。     世界家电制造业一直在追逐最适合的生产环境,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在新的制造中心诞生之前,赶紧导入全球化战略实在是有点火烧眉毛的事。彩电业总是中国家电业的先锋,2004年之后,冰箱、洗衣机乃至其他小家电等也会逐渐走出这些海外棋子。     中国家电品牌的创业战役还远没有结束。可以预计,2005年,乃至更长的今后,TCL、海尔们还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