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周要读》到《金融街》周刊
本刊编辑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我们将《每周要读》周刊更名为《金融街》周刊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屈原这一古老的名句。
确实,求索是艰难而漫长的,也是向上而美丽的。因为无论求索的过程多么曲折,但求索本身是在理想的召唤下去发现、验证、实现。
从《每周要读》周刊到《金融街》周刊,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而召唤着我们不断求索的理想是:更为关注市场的内核即资本,为读者发现市场价值,揭示市场机会。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资本的流动无疑蕴涵了所有的市场价值和机会,因为在这种流动中,资本标示出知识、人力、自然等各种资源的各种运动,并昭示了未来的方向;它验证现在,也孕育趋势。所以,我们将自己的使命定义为:在资本的脉动中把握资本。
这种求索面向国际化生存。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国际化的八面来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驾驶的汽车、欣赏的流行音乐、追逐的个性时尚、居住的高楼大厦,国际化的元素像潮水一样在冲击、拍打、侵润、影响着我们。
我们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我们希望着人的尊严能够得到尊重,人的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人的生存环境公平公正,每一个人能够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谐地生活,发现和创造美好的事物。
这种求索面向市场化竞争。
我们已经置身在市场竞争的澎湃力量之中,飞速发展的技术创新、生产线的流程的不断改进、竞争战略的持续创新、管理方式的不断变革,市场化竞争这只无形的手,在配置着资源、提高着效益、推动着财富的增长。
在这样一种澎湃的潮流之中,资本的声音最为响亮。资本以流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流动中,资本展现着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技术和知识的创新、产业的转移升级,影响着财富的聚集和消失,配置着各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时,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观念。
我们凝听资本声音,体会资本脉动的节奏,发现资本脉动的趋势。
我们讲述资本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力求去发现经济运行的节奏和发展趋势、体制变革的走向,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这种求索立足于不断地自我创新。
《经济参考报》的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从23年前呱呱坠地开始,他就是一个创新的产物:他是第一份从事专业经济报道的报纸、第一份大规模介绍新技术革命的报纸、第一家从事信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报纸,历史伟人邓小平专门为他题写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参考报》又开始了市场发展道路为取向的体制改革。
《经济参考报·每周要读》是这种改革的开端,开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新闻采编运转的尝试,并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同。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经济参考报·金融街》周刊,将视角更为集中,聚焦到资本的流动这个视点上,通过观察和分析影响资本流动的各种因素、实现资本流动的各种工具、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向读者展示各种各样的市场机会,实现为读者创造价值的目的。我们相信,机会是成功的启动键。(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