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清晰是民企第一功 企业家欲淡化地域色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5:18 深圳商报 | |||||||||
昨天闭幕的“两江论坛”传递信息 企业家都想淡化地域色彩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 董超文)“珠江也是一条江,长江也是一条江,两江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海”。昨晚在深圳商报和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等共同举办
产权清晰是两江民企第一功 温州模式是民间力量自我发展起来的草根经济,珠江模式典型的特征是资金、市场两头在外,前店后厂。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认为,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苏南模式,各有所长,产权形式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两江的民企发展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确立了产权。 张曙光说,以珠三角为例,引进的不仅是外资和技术,还有对外资产权的保护,这样外资才会投资越来越大,珠三角经济才发展越来越快。 王均瑶之死标志 第一代浙商谢幕 在两江对话中,记者很少看到双方对各自优势的沾沾自喜,相反听到更多的则是危机和反思。浙江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认为,浙商的最大特点是应变而变。杨轶清说,浙商最大的特点、最大的优势、潜在的最大危机均是一个字———“活”。他说,前不久去世的王均瑶是第一代浙商的代表,王均瑶的去逝标志着第一代浙商已退出历史舞台。浙商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内涵。 民工荒削弱珠三角资源优势 在表述对珠江模式特点和危机的看法时,中科智董事长张锴雍讲述了自己亲历的一个故事。 “四年多前,我的一位做了董事长的小学同学请我做贷款担保,我到公司一看,非常震惊。厂房五栋,人数6000,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三年以后,我再去看的时候,又吓了一跳,这家企业人数已经到了36000人,还是劳动密集型,还是手工化的生产,可企业从四年前的世界第七,成长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前一段时间珠三角闹民工荒,我想打个电话,问一下他的模式还灵不灵。广东一些地方现在劳工招聘有困难,他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能挺过我为他捏了把汗。” 张锴雍认为,他这位小学同学也好,或者其他的广东制造型老板也罢,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一直以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无穷大为一种假设,并由此构建了商业模型。但是,目前这一模型正在经受空前的挑战。 女老板当场反驳经济学家 在谈到两江民营企业家的行为特点有什么不同时,张曙光认为,浙商的不足是扎堆,应该跳出自己人的圈子。轮到冯亚丽发言时,她直截了当表明立场,“张教授的话听了让人有点不舒服,我们浙江人并没有局限于小圈子,早已走了出去,你看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有我们浙江人”。 张锴雍表示,两地的经济模式正在走向融合,过多探讨差异已没有意义,在全球化竞争面前,更多的应该考虑联合。张曙光认为,合作实际上是人类经济拓展的一个基本的途径,希望两地的企业家能够做好内部的外部的合作,共同到国际市场上竞争。杨轶清则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概括:长江是一条江,珠江是一条江,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大海”。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 董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