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人选”
12月6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公布重要人事变动。现任汇丰亚太区董事局主席艾尔敦将于明年5月退休,其职务由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郑海泉接任,郑海泉将成为汇丰银行创立139年来,首位担任此职务的华人,也是在汇丰集团内职位最高的华人。
“作为第一个坐上这个位置的中国人,我感到十分荣幸。”在6日晚召开的记者会上,郑海泉说,汇丰政策一直是以最理想人选,担当最适当职务,而不论国籍、种族。他认为,获得任命与自己的华人身份无关,但他也同意,由华人任主席,有助于汇丰在内地发展业务。
郑海泉说,他的主要任务是将汇丰在亚洲的业务继续做大,并希望将汇丰打造为“董事及客户觉得骄傲,乐意与我们做生意,员工亦引以为傲的机构”。
汇丰银行的传统是每5年更换一次高层领导。对于这次涉及多个高层职务的大变动,即将退休的艾尔敦说,郑是接替他的“最佳人选”。郑海泉早报记者 许海峰 图
资料显示,艾尔敦的年薪高达1700万元,郑海泉目前则接近770万元,两者相差超过一倍。估计郑海泉接任主席后,年薪也会水涨船高,并入住主席专用豪宅。
对内地金融改革有信心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分别于1865年3月和4月成立于香港和上海。1991年汇丰控股成立,汇丰银行成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机构。汇丰控股总部设于伦敦,主席是庞约翰爵士。汇丰银行于1965年收购了香港恒生银行51%的股权,成为恒生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恒生银行62.14%的股权。因此,严格地讲,郑海泉担任汇丰亚太区主席,实际上是汇丰银行的内部调动。
外资银行之一。过去3年,汇丰对内地中资金融机构的总投资将近30亿美元,显示其对内地金融改革的信心。
曾患小儿麻痹视雇员为老板
郑海泉1948年出生于一个6口之家,是家中长子,父母为水果小贩。3岁时,郑海泉不幸患小儿麻痹,屡医无效,父母担心他未来找不到工作。他明白若不努力,一生只能靠人怜悯过活,因而学习格外刻苦。
20世纪70年代,郑海泉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经济学系,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大学时代的郑海泉活跃于学生运动,并于1972年当选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副会长。
大学毕业后,郑海泉在盲人辅导会里做过两年的社工,此后赴新西兰继续修读经济学。回港后,1978年,郑海泉加入汇丰银行财务部,此后在汇丰银行策划部工作,1986年成为汇丰银行首席经济研究员,1995年任汇丰总经理,1998年调任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郑海泉在政界也很有名。他曾于1991年至1995年被香港总督委任为立法局议员;1994至1997年被中国政府委任为香港事务顾问;1995年至1997年被任命为行政局议员。
郑海泉在恒生工作的6年半时间里,恒生的业务一直稳步发展,股价由1998年的30多元猛涨至目前的100多元。郑海泉的管理哲学是视雇员为老板,提倡下属评价老板的工作。最令他自豪的是,即使经历了香港的经济低谷,恒生在他的领导下,却没有裁过一个雇员。他不断为雇员提供内部培训,以便他们能适应新的工作。摘自《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