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价上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0:30 上海证券报 | |||||||||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同比增长2.8%的信息后,市场感到十分惊讶与兴奋,CPI的上涨压力终于缓解了。然而,在庆幸之余,延续高位调整的PPI走势却不那么令人乐观,11月份PPI同比上涨8.1%。CPI与PPI走势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我国物价上涨的结构正在悄悄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如何解读这种变化的含义?     由于目前食品价格约要占到CPI三分之一的权重,粮食价格又约占到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当CPI显著回落时,如果物价传递的滞后时间过长,又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呢?为此,我们需要对PPI上涨的结构进行分析。就目前而言,一系列生产资料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引起PPI上涨的核心因素,这是由生产资料产品短缺所引起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连续23个月持续上涨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而同时消费资料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却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受到最近几年大规模投资所形成的产能过剩及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导致以成本推动的通涨压力被阻断在生产厂商的范围内。PPI上涨的这一结构性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物价传递的"阻断"效应已非常显著。在紧缩货币信贷和遏止投资增速过快的情况下,如果这一效应持续维持的话,我们将可能再次陷入通缩的境地。     所以,当物价上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时,物价传递是否会发生及传递率会是多少,将成为观察明年我国物价变动的重要标杆。而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即使物价传递发生的话,我们也不必担心明年CPI上涨的压力会很大,中国将不会出现很高的通胀率。但如果物价传递的"时滞"延后或物价传递的阻断效应增强,则目前中国经济中轻微的通缩压力是否会增加就需要特别警惕了。这提醒我们,在防止通胀的同时,也要防止通缩。而温和的通胀与轻微的通缩之间的混合矛盾,将成为明年调控物价时所不得不考虑的难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