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三个影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0:00 上海证券报 |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4日决定将联邦基准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从2%提高到2.25%。这是美联储自今年6月以来第5次升息。美国股票市场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的股价双双上扬,这似乎意味着市场人士认为加息浪潮已告一段落。从较长的时间看,今年5次加息和2001年连续11次降息遥相呼应,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市场利率正在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业内普遍预期的"正常水平"是在4%左右,因此,利率上升的趋势仍将继续,本次调息是一次阶段性调整的间歇。
    国内金融界对美联储加息的关注有以下三点:1、美国利率上升对预期的人民币升值有何影响;2、中国银行系统的存贷款利率是否会跟进;3、调高利率是否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趋势。     美国利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双向的:一方面利率上升缩小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相对息差,这会增加资金的净流入,从而减轻投机性资本流动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利率上升会抑制美国的经济成长,从而使追求成长的外国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流入中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笔者认为,美国利率上升会降低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众所周知,中国是美元国债最大的购买国之一,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没有特别紧迫的必要,中国不会抛售美元国债。在持有大量美元国债的时候,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其直接的结果是这笔债券投资面临汇率损失。目前,我们还看不出升值带来的利益在哪里,但升值带来的直接损失却非常明确。此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是欧元对美元的相对升值。中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我国在对欧贸易结算中有汇价损失。而美国利率上升在理论上讲是支持美元,此举至少会延缓美元对欧元的相对贬值,从而缓解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至于利率趋势的国际传导,虽然亚洲多家银行立刻宣布不追随美国升息,但这只是短期反应。全球性利率上升的趋势已经开始。美国经济执国际金融市场之牛耳,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价格领袖。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过去若干年内,全球利率市场一直是由美国利率市场主导的。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美国对利率市场拥有定价权。更何况,利率上升对银行业的经营而言是利大于弊,因此全球各大央行都会陆续跟进调高利率,中国也不会例外。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8年内首次调高利率,人们已经看到了利率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有格老领头半年调高利率5次的先例可循,央行行长们作为格老的信徒或学生,岂有不追随之理?中国目前正在倡导银行系统的国际化接轨,预计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也会连续调高利率。只有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迅速逆转为通货紧缩,才能抑制利率上调的政策取向。     美国半年内5次调高利率的直接目标是反胀,在经济刚刚走出萧条开始复苏的时候,反胀的代价是经济成长。利率上调的传导机制如果在反胀生效之前直接伤害了美国的经济复苏,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就会面临两难选择。"两难"的背后就是潜在的"滞胀"(Stagflation)。滞胀是商业周期循环的一个特殊阶段,在美国发生于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油价上升引发了恶性通胀。为了反胀,各国央行纷纷调高利率。美国当时的利率有很长一段时间在12%至14%之间居高不下,欧洲也曾发生隔夜升息两倍以上的情况。无独有偶,本次连续升息也是在油价高企的背景下发生的。经济学家的智慧还没有完全解读滞胀的密码,这时油价和利率双双上升自然又敲响了警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美国证券市场的反应和潜在的滞胀威胁,说明美联储连续加息的政策取向将可能告一段落,但各国央行跟进加息的动作将不可避免。美国利率上升相对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油价上升可能引发的滞胀对全球经济成长的威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影响到全球,而对这种影响的分析工具却没有足够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