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面对沉没成本的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01:5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有些投资者问我股票走势,当我建议卖出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惋惜说已经赔了多少钱,于是继续持有,结果一般是越赔越多,比较极端的是某沪市龙头股,有的人拿了七八年,赔掉了百分之七八十。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投资者在心理上有一个误区,似乎只有卖掉的时候才会造成亏损。但实际上,亏损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如果你在正式完成交易之前投入的成本过大,一
旦交易不成,前期投入的成本就会白白损失掉,成为沉没成本。如果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试想,如果在股票发生亏损后能够及时止损,就可以把损失降到较低的限度,一旦犹豫不决,旷日持久,沉没成本就越来越大,于是更不愿意做壮士断腕之举,最终难以自拔。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婚姻不幸福的人未必选择离婚,可能会忍受下去,原因就是青春韶华已经投入,孩子也有了,这个成本很大,无法接受这个成本沉没的现实;有人在单位工作并不顺心,但就是不肯换换工作,可能是因为已经在这个单位工作了很长时间,方方面面有了一些基础。

  笔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过得比较好、压力比较小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最早的下岗工人,那时候连车带牌照都上齐了才几万元,干一年多就回本了;现在车多了,活儿不好干了,仅车牌照就涨到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现在回本至少要干七八年,也就是说一辆新车干到报废的时候,才能把车牌照赚出来。早为什么不干呢?恐怕就是顾及沉没成本。

  也有明白人用沉没成本给别人做套,这样的事不少:林冲上梁山,王伦要他杀一颗人头作为投名状,一旦身上背了人命,手上沾了鲜血,你想不干下去也不行了,只能吃了秤砣铁了心,从此破罐破摔,走哪算哪,直到恶贯满盈。这就叫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投名状就是沉没成本。

  做传销也如此,要先花一笔钱买产品,你不干下去,这笔钱就成了沉没成本,于是只能在自己上当之后,再去骗别人上当,罪恶的链条就这样延伸扩展,让更多的人六亲不认,不择手段,把灵魂抵押给魔鬼。

  明白人也会围绕沉没成本展开了博弈。比如,装修的时候,如果首付款多了,干装修的就占主动;如果首付款少,客户就占主动。

  善于买东西砍价的人曾告诉我一个诀窍,买鞋买衣,要反复挑选,反复试穿,等到完全满意了,再去砍价,这时候售货员也被折腾得够呛了,如果交易不成,就白忙活了,只好在价格上让步。当然,售货员也会想办法应对,他们往往会用挑剔的眼光判断,你是否真想买,或者提前告知价格的底线。

  历史上事关沉没成本的故事也不少,现在想来,不知曹操横槊赋诗之时是不是也有些许后悔?但八十三万大军已经横列长江。刘备七十五万大军讨伐东吴进退维谷之时,是不是也很别扭?苻坚百万大军讨伐东晋,面对滚滚长江,是不是也意识到投鞭未必可以断流?但百万大军已经奔驰千里,这个成本很大了,苻坚不愿意让这个成本沉没,于是死胡同里走到黑,最终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是说沉没成本已经很大,于是将错就错地走下去。实际上,此时射箭往往是不中的。

  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也很多,浩大工程未经充分论证,盲目上马,干了一半发现了问题,下马吧?前期巨大的投入就会沉没,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于是讳病忌医地接着往下干,后果不堪设想。这种事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在市场经济时期未必没有。

  怎样才能避开沉没成本的陷阱呢?一是最初投入要谨慎,所谓不见兔子不撒鹰二是一旦形成了巨大的沉没成本,要承认现实,认赔服输,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在博弈中还要注意自我保护,比如订立严密、规范的合同,对事物发展的进度和节奏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防止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办事情错了,如果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不遗憾;如果认识到了,还要饮鸩止渴,一意孤行,多半是没想明白,落入了沉没成本的陷阱。上海证券报张晓晖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