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1日进行的乌克兰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所引发的政治风波已持续了近一个月。乌克兰最高法院裁决,将于12月26日重新进行第二轮投票,目前双方又开始了投票前的激烈论战和角逐。乌克兰总统换届选举在内部激烈争夺和外部势力干预下,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发展前景难以预料。在“西方民主”言论鼓吹和部分民族主义者煽动下,双方支持者在各州举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数万名反对派支持者聚集在基辅主要街道,围困政府、议会、总统府等国家机关,一度使许多政府部门陷入瘫痪。而乌克兰高层领导未能及时采取有效
的控制措施。政治危机逐步演变成全国性社会动荡,东西部政治分裂进一步显现,东部已提出实施联邦制国家的建议;但更为严重的是此次政治风波给处于转型期的脆弱乌克兰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一、宏观经济指标下滑,未来经济增速将减缓。总统大选引发的政治风波已经波及到乌克兰经济各个领域。前10个月乌克兰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由前9个月的13.4%下降到12.7%,10月当月国民生产总值较8月份下降了2个百分点。尽管政府预测今年乌克兰国民生产总值不会低于12%的增长率,但由于此次政治风波影响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份,预测这一指标将很难实现,但仍将保持10%以上的欧洲最高增长速度。此外,工业生产的增速由前9个月的14.4%下降到13.6%;前11个月农业生产增长19.1%,较前8个月32.1%的增速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其更主要的影响还将在后几个月显现。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政治风波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直接表现为工农业减产,通货膨胀增加,社会消费品价格上涨。预计今年后两个月的经济情况将不会乐观。本月11日,乌克兰政府在2005年国家预算中调低了对明年经济发展预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由8.6%降到6.5%,而通货膨胀预测由7.1%调高到8.7%。二、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国家预算执行困难,根据统计,2004年前9个月国家预算收入完成74.6%,完成国家预算支出71.3%,但后3个月执行情况难以想象。自发生政治风波以来,由于各州的税费征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为维护地方金融形势稳定,保障今年预算的顺利执行,乌克兰政府被迫允许各州暂留2004年11和12月份应上缴中央的预算收入。根据乌财政部统计,东部顿涅茨克州欠缴额达2.41亿格里夫纳,西部利沃夫州欠缴税收达75%,其他州欠缴情况也十分严重。仅第二轮投票后一周内,乌克兰财政收入就减少了11.5亿格里夫纳。财政收入的锐减给乌克兰2004年的预算执行造成困难。三个月后,乌工矿业、医院的等部门的预算内工资和养老金发放将遇到困难。同时,受议会各派政治力量因大选分化的影响,政府提交议会审议的乌克兰2005国家预算草案未能通过。尽管乌政府代总理、财政部长阿扎罗夫吸纳了反对派代表对于预算草案的修改意见,并于本月13日再次提交议会,但是由于未来国家领导权争夺尚无定论,许多党派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对明年国家财政计划态度模糊,无暇顾及,预计总统选举结束前很难有结果。此外,乌克兰许多州的居民对政治危机解决持观望态度,停止交纳能源使用费用,造成许多乌克兰国家基础供应、服务企业经营困难。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乌克兰天然气公司受影响最大。截至12月1日,各州居民欠交的能源使用费用达3.11亿格里夫纳(5900万美元)。因金融体制问题,乌克兰能源供应部门是乌克兰生产、服务领域中债务额最多的部门之一。在大选后2周时间内,其债务额增长了2到3倍,给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困难,并间接影响到矿工工资的发放。三、金融行业遭受较大冲击,在阵痛中恢复乌克兰金融体系在此次政治危机过程中遭受较大冲击,影响最大的是银行业。由于局势不稳,造成通胀率提升,市场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少居民急于将格里夫纳兑换成黄金和美元、欧元等硬通货保值。不少商业银行门前出现了挤兑现象,银行信用度和清偿能力大幅下降。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尽管银行部门硬性规定每位储户每天最高提款额为500格里夫纳(后降为200格里夫纳),但一天时间居民就从银行提走了3400万格里夫纳(约650万美元)。尼古拉耶夫州居民11月份共从银行账户取款9500万格里夫纳(1800万美元)。一些总部位于东部的商业银行开始抽回西部分行的资金。为应对急剧恶化的国家金融形势,11月30日,乌克兰国家银行发布外汇管制措施,希望借此支持商业银行提高清偿和应对风险能力。规定至2004年12月31日前,客户在银行购买外汇现金额不得超过1000美元,银行卖出非现金外汇不得超过5万美元;严禁定期存款人提前取款。为保障企业经营,规定企业法人除支付工资和必要社会开支款项外,每月提款额最多8万格里夫纳。尽管如此,针对逐步下降的清偿能力和其他支付困难,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Fitch准备降低乌克兰银行的信用评定等级。金融限制措施的出台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格里夫纳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在黑市上一度下跌到1美元兑换6甚至8格里夫纳左右。格里夫纳贬值直接引起了市场物价上涨。乌国家银行不得不拿出外汇储备(每日1.5-2亿美元)来稳定汇率,短短一周内,乌外汇储备就减少了10多亿美元。从12月初市场反应看,金融管制措施对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格里夫纳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5.4至5.5格里夫纳范围,在基辅的一些兑换点已经可以购买到少量英镑、美元或卢布。一些大商业银行重新开始允许客户凭其他银行信用卡在本银行自动柜员机提款。金融形势的逐步稳定将有助于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四、国内消费品市场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严重自今年10月份以来,受总统大选影响,部分工厂停工,通胀指数逐月上升,9-11月份社会通胀指数分别为5.6%、7.9%、9.7%。乌克兰消费品市场各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扬。2004年前11个月粮食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1.6%,其中肉类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4.2%,香肠和肠类制品价格上涨了26%;而非粮食品和服务的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长了4.6%和7.1%。受到工厂停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2.9%。其中,焦炭产品价格上涨了81.3%,直接造成乌克兰冶金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冶金和金属加工产品价格上涨了35.5%。能源材料和加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了23.3%和24.9%。市场产品价格的上涨给低收入阶层,特别是退休老人们的生活增加了负担。而冶金、化工原料产品价格的上涨影响到乌克兰在该领域的产品出口,减缓了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乌克兰政府将降低通胀率,平抑市场物价水平,特别是冶金化工产品价格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五、政治危机给对外贸易造成不利影响由政治动荡引发的对外支付和供货信用危机已经开始影响乌克兰对外贸易领域。8-10月份乌克兰对外贸易总额增速放缓,增长率分别为47.05%、46.02%、43.29%。11月下旬一度出现反对派支持者在西部地区封锁了通往西方国家的主要通道情况,造成运输中断,边境海关已停止工作。据乌海关总署统计,仅11月23-27日,乌克兰海关税收减少了180万美元。进口方面,部分欧洲供货商因担心局势变化,无法收回货款,已停止向乌克兰发货,即使供货也要求预付全部货款;受金融管制措施影响,向境外汇出外汇十分困难,造成许多合同因支付问题被迫取消。出口方面,不少国外订户取消订单或延迟订货,给乌克兰企业造成损失。此外,因金融形势不稳,许多出口商因担心无法从银行支取现金而选择现汇交易,手中把持大量外汇现金;而进口商却不断从各种渠道购买外汇用于国际支付,造成乌克兰外汇市场外汇短缺。为维持外汇市场稳定,乌克兰国家银行不得不进行干预。乌国家银行修改外汇管制政策,要求出口企业所得外汇全部出售给国家银行(此前为50%)。而根据乌克兰央行11月19日统计,其外汇储备总计104.6亿美元,到12月10日外汇储备已为96亿美元。如动荡局势长期延续,必然严重制约乌克兰外贸发展,并有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六、未来局势走向将影响到乌克兰今后经济发展乌克兰已基本完成私有化、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转型过程,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如保持这一趋势,乌必将成为独联体和欧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但总统大选风波带来的一系列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因素给未来乌克兰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12月26日将重新进行第二轮投票,双方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目前结果很难预料。如能顺利进行权力移交,结束政治危机,相信乌克兰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如政治局势不能尽快稳定甚至进一步恶化,必将给脆弱的乌克兰经济造成致命伤害,乌克兰多年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将付之东流。如出现东西部分裂,重新构筑经济体系将是一个极其艰难和漫长的过程。现乌各派政治力量和国际社会都在努力避免出现国家分裂。撰稿:张冰
(信息来源:驻乌克兰经商参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