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非寿险公司的弹性策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11:16 证券时报 | |||||||||
    入世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国非寿险公司的准入门槛一直较低,从一开始就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进入市场,到现在,即12月11日后取消了外资非寿险公司的营业地域限制,并允许外资非寿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外的一切非寿险业务。可以说我国的非寿险市场已经完全开放。     入世三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外资保险公司对我国本土保险公司的
    首先,外资非寿险公司基本上都是以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中国的,这就是的这些公司可以保持其最纯粹、本源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企业精髓。根据保监会的规定,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条件有经营保险业务三十年以上、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两年以上、提出申请前一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五十亿美元等,可见能在中国设立保险公司的外资公司一定不会是小公司。就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保险公司来看全部都是世界重量级的金融机构,即是一家中等规模的保险公司资产也有一千亿美元,相当于我国本土保险公司的总资产。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让这些外资公司可以不去计较短期利益,而是在稳中求进。     其次,外资非寿险公司的业务专长在责任险、货运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而这些都是我国本土公司的薄弱环节。尽管现在我国本土公司擅长的车险、企财险占据非寿险保费收入的70%以上,但是随着非寿险业的逐步发展和国民保险意识的提升,责任险、信用保险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外资公司很有可能不会在传统的车险、企财险方面与中资硬拼,而有可能在中资忽视或者稍弱的责任险等方面异军突起。     再此,外资非寿险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是令人瞩目的。为了满足我国民众的需求,这些公司立足于引进海外先进经验,加之海外母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支持、管理经验支持,不断地推出高质量、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例如“航班延误险”、“出口产品责任险”等,都是本土公司尚未涉足的领域。     第四,外资非寿险公司有着系统的人才战略。全面合理的薪酬体系、良好发展的员工培训计划、公平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等都是外资吸引人才的法宝,也是我国本土公司应加以改进的方面。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人才的供需比为1比4。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员工进行职业选择时,最重要的依据是以下三方面:薪酬,约占35%;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约占32%;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约占30%。而在这三个方面,外资保险公司的优势是突出的。     第五,由于非寿险业务基本上是短期业务,民众对公司的若干年后的发展状况的关心程度不及寿险,在选择保险公司上更加看重服务、产品、信誉等软件。早在2002年,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国内五十个城市进行调查显示,国民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期望值较高,普遍认为他们在服务、人员素质、产品、赔付、资本规模、信誉等方面优于本土的中资公司。加之现在国民的短期保险意识较强,于是在意外险、健康险等方面外资有较强的竞争力。     显而易见,在非寿险市场上,外资公司有着相当的竞争力。目前这些公司大多将客户定位在较高端的市场,倾向于高收入人群。众所周知,这部分客户属于优质的资源,有利于公司形成承保利润。这相对于我国本土公司的规模战术是大相径庭的。此外,在区域选择上,外资公司重点放在了北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保险都较发达地区,这也使得外资减去了培养民众保险意识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