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改革 发展:200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建设回顾(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10:15 上海证券报 | |||||||||
    中介机构不断改进服务     簿记系统三期上线。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重要的也是惟一的金融基础设施, 2000年3月开始投入运行的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包括簿记系统、柜台系统、公开市场系统、债券发行系统、语音查询系统和中国债券信息网系统等六个子系统)于10月8日顺利实现第三次升级,且运作正常。新系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实现了与人民银行
    推出7天回购利率标准。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固定不变的基准利率与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运行、加息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收益率不断上升。由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对固定,以其为基准的浮息债券只能通过利差变化来反映市场波动,失去了规避利率风险的作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及时推出7天回购利率指标,作为基准利率的参考指标,在市场寻找新基准利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体现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目标,符合货币市场的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国开行于年内发行了两支以7天回购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很受市场欢迎。     完善制度 向纵深层次发展     总体上看, 作为200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项制度、业务、产品创新对于处在低迷困境当中的债券市场发展而言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同样,在市场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升息仍将是市场谈论最多的话题)的情况下,创新中寻求发展仍将是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中各个市场主体面临的首要任务。     首先,银行间准入制度急待破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大量的非法人类的交易主体,如企业年金、证券公司推出的"集合理财产品"、信托公司开发的"信托产品"、商业银行创新的理财品种、保险公司的特别险种、非法人资格的社保基金、住房基金等,迅速涌现,并表现出强烈的入市需求。但这与现有规定有着明显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如何在风险控制有保障的前提下吸纳这些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资金入市,是摆在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而此前其他监管当局关于这些非法人主体进入交易所市场的规定无疑给银行间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其次,结算代理制度有待深入。如果说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急剧扩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本制度的话,那么本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和潜力。比如,为打破代理资格终身制,应完善准入制度和引入竞争机制,要让有资格的机构(不仅限于银行类机构)顺利进入,也要让业绩不好的代理行及时退出;为提高代理银行工作效率,简化有关业务流程,应考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丙类成员开户权限下放;为提高代理业务透明度和促进竞争,主管部门或中介机构应建立有关结算代理业务披露制度;为促进企业加大结算量,应适时改变企业只能与其代理行进行债券交易的规定;各结算代理行应在展业过程中积极探讨将结算代理引向深入并藉此扩大盈利空间的办法。等等。     第三,企业债券在银行间流通问题仍需研究并期待取得新的突破。尽管企业债券在银行间流通的政策障碍已经打破,但01中铁进入银行间流通以来鲜有交易发生的事实,却显示出企业债券发行或流通市场中仍存在若干问题。能否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企业债券在此间流通的其他问题,是摆在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投资人面前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比如,发行人如何选择流通场所,银行间市场如何吸引企业债券加盟;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券问题如何更加清楚的界定,从而消除商业银行的顾虑;企业债券投资者过于集中(大多在保险公司),使发行人面临发行窘境;个人投资者购买的企业债券如何在银行间流通。等等。     第四,柜台记账式国债期待从准边缘化中复苏。尽管上柜的国债支数在不断增加,尽管试点城市及其销售网点逐步铺开,尽管整体上柜台市场呈现出复苏迹象,但离该类品种成为百姓投资首选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将柜台记账式国债市场引向深入,如何协调该品种与凭证式国债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地位,乃至如何解决凭证式国债自身固有的矛盾,是摆在财政部面前的急迫课题。可喜的是,年内的创新已经启动,有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储蓄国债体系构建的一揽子方案也已经在酝酿当中,并很有可能在新年度取得突破。     第五,已经酝酿多时的资产证券化、预发行制度、远期交易等在新的一年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很大,这无疑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此,则对债券市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