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城市群发展要关注土地储备制度(郁鸿胜讲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02:1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土地储备制度越来越被一些城市所接受。城市化速度越快,土地储备制度就显得更重要。所以,目前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土地储备制度研究,一些已经建立了土地储备的公司进行了实质性运作。那么,土地储备对城市群发展有哪些影响呢,我认为,起码有五点好处。

  一是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土地资源市场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可以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通过合法的运作机构,将分散状态的土地使用权逐步归集于“土地储备库”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供应计划,对经营性市场用地的实施数量、结构、布局、价格、时间等有效控制。

  二是有利于改善土地供应方式和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地储备库”的土地,有利于“招标”、“拍卖”方式的推行。

  三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的外延式供给有限,因此基本着眼点是盘活存量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间合理、使用结构科学、利用效率最高的模式。

  四是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新的土地供应机制下,使用规划增强“刚性”。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都可以与规划衔接,对违反规划使用的土地,可以通过“收购”的方法使其进入储备。

  五是有利于形成一个能及时、完整、公开地反映供求和价格信息的土地网络系统。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管理、处置土地,统计、掌握各级土地的总量,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向社会供应和价格信息,使开发商能便捷地找到合适的地块。

  城市群发展需要建立土地储备机制,我认为有些内容值得考虑。

  首先,是收购。包括收回、收购土地使用权、置换土地使用权和征用待开发土地等。收回逾期未开发的土地使用权,没收违法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使用期届满由政府收回使用权的土地。通过经济投入的方式,选择升值潜力较大的地块进行预先购置,转换土地利用结构,将利用率低和综合效益差的土地置换出来重新配置。

  其次,是储备。政府要较好地完成“熟地”批组的任务,就应考虑合理的土地储备期和土地储备总量。存入储备库而暂时无出让计划的土地,可视情况短期经营,以降低储备期内的成本。

  最后,是出让。收购的土地无论是从一级市场入库,还是从二级市场入库,都应视作一级市场行为,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由政府直接出面实施招投标进入市场。

  我认为,城市群还应该研究它的配置政策,大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的政策。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土地供应总量的控制,改变粗放形态,规范出让方式,改变“生地”和“毛地”出让,实行“熟地”批租,在制度上建立土地招标和拍卖方式。

  第二,支持资金筹措政策。收购、储备土地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可以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机制的建立,可以开展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可以发行“可换预留地使用权受益凭证”等多方筹措资金。

  第三,形成分级土地储备体系政策。要发挥省市(区)县各级政府土地储备的积极性,形成多级模式。地方政府土地发展中心对多级储备的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并统一向社会发布。

  第四,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机制的政策。要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机制的法律。土地储备是政府行为,但政府不可能直接操作,因此要委托单位实施。政府可以公开委托授权,明确其合法地位和行政职能,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五,建立科学的价格体系政策。政府收购的是土地使用权,所以收购价格的构成应与土地私有制国家不同。政府支付的不应是真正的土地价值,更不该是重新规划后根据容积率等参数计算的楼板价,而应该是一定比例级差地租的补偿、拆迁安置补偿或工厂易地搬迁的土地价格、建筑物重置价及搬迁停工补偿等。熟地出让的价格则应包括土地价格、开发成本、开发利润和土地规划利用的增值以及市场供需状况等因素。为了确保土地收购、出让的总体平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并由政府指定的具有相当的专业房地产估价机构负责评估并报政府地价审核机构的确认。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17日 第十一版)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