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剑能
“香港金融局任志刚先生曾跟我说,‘有保有压’看起来是保了国企,压了私企。这是香港同行的误会,今年信贷方面的调控是按不同行业、并且按不同地区进行的。”12月初,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副局长孟建波说。
孟建波此前是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这位在金融领域有着多年经验的金融监管官员进一步揭示了“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决策思维与10月底加息的内在联系:“为什么是小幅加息?这说明中央在做决策时,仍然主要在关注局部过热的问题。”
因为主要症状在于局部过热,如果加息幅度较大,
就容易造成“一刀切”的效果。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10月底加息后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在宏观调控中,中国银监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
由于银监会的监管政策着力于保证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质量,与小幅加息的决策对应的监管政策就包括贯彻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
比如,在产业上,银监会要求银行注重压缩过热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大农业和煤、电、油、运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在区域发展上,要求银行加大对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
银监会内部做的一个快速调查显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今年8月末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贷款余额总计为2966亿元,较年初减少96亿元,降幅为3.13%;今年9月末对交通、能源、农业的贷款余额为20521亿元,较年初增加2455亿元,增幅为13.59%。
按照银监会内部传达的精神,即使是对应限制的行业,也要区别对待,“对已建成或接近建成、环保达标、质量、成本与技术有竞争能力的,在要求其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可予以支持”。
12月7日,《金融时报》的一则消息似乎为这个说法提供了注脚。消息称,安徽马鞍山年产500万吨的钢铁厂和山西太原年产150万吨的不锈钢厂已获批准。消息引述一位官员的话说,下一个预期将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的钢铁项目,是广东湛江年产1000万吨的工厂。
据报道,湛江钢铁厂的产能扩大将分两个阶段实施,投资总额在50亿美元左右。该厂计划首先生产热轧板卷,此后还将生产冷轧板、镀锌板和彩涂板。主要用户将是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
如果湛江钢铁项目和马鞍山、太原项目最后一起成为“例外”,在广东金融界眼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
河北、江苏等地方,之所以那么热衷上钢铁项目,是因为其城镇化起步较晚,因此城镇建设的需求很旺盛。住宅、基础设施等项目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因此,在这样的利益冲动下,各路资金,包括银行资金都有可能陷入钢铁、水泥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投资中———而这样的投资恰恰是环保、质量、成本与技术方面未必达标的重点限制对象。
广东则不同,在由农村向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方面早已先走了几步,相应的产业结构也已经调整到合适的比例。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等,在广东都不是主导的产业,因此也没有过热的现象。这是广东和江苏在基本面上的不同。一个例子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同样是中国银行,江苏省的贷款增速是50%,而广东省的增速是6.5%。
至于钢铁行业,广钢集团和韶钢集团在广东的市场占有已达75%以上,小型钢铁根本不具备竞争力,自然不会有低水平重复投资的冲动。等待批准的湛江项目属于高规格、低能耗,显然不是调控目标。
业内专家表示,湛江、马鞍山和太原工厂都将生产目前需要进口的高规格钢材。它们之所以成为这一轮宏观调控中的“例外”,是因为“它们都将生产中国目前需要进口的产品”,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加快这一替代进口的趋势,并预计大约3年后这三家钢厂将使中国摆脱对进口钢材的依赖。
正因为局部过热的存在,在使用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之后,作为宏观调控一部分的货币政策———加息,也只能以较小幅度传递信号,背后仍有足够的政策空间,让产业政策的推进能真正做到“有保有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