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创新 改革 发展:200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建设回顾(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 09:46 上海证券报

    伴随着是否加息、何时加息、终于加息等各种充斥坊间的猜测、议论和喧嚣,我国的债券市场在经历了不平凡的2004年的同时,开始接受尚未真正体验过的升息周期的考验。这对管理层、发行人、投资人乃至中介服务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喜的是,各个市场参与者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力争化不利为有利,在政策调控中努力寻找机会。特别是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间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市场建设飞速发展,各项创新层出不穷,市场内在素质逐步提高,市场投资价值凸显,基本上达到市场各
方所希望的共赢局面。

    主管部门适时推出发展举措

    首先是交易方式创新。在央行实行差额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强烈的加息预期所导致的债市暴跌的背景下,率先推出市场期待已久的买断式回购交易。在度过初期交易清淡和叫好不叫座的阶段后,新品种开始逐步纳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品种系列。相信随着诸如新品种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等细节的完善,具有融资融券功能于一身的买断式回购必将成为市场的宠儿。

    其次是增加做市商和债券结算代理行,完善做市商制度和债券结算代理制度。随着其他相关措施,比如准入条件、权利义务、优惠措施等的出台,做市商制度最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债券结算代理制度,也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需求趋同性矛盾,分散了市场风险。

    第三是债券流通品种大幅扩容。本年度是银行间市场历史上债券品种迅速增加的一年。农发行首次启动市场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之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相继成功发行商业银行次级债,国泰君安债券(长期债)首次托管于银行间,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发行在即、以01中铁为代表的企业债券率先实现在银行间交易流通,国家开发银行境内美元债获准流通,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信用风险相对较低的企业债券和证券公司类债券首次亮相银行间,意义更加深远。

    发行人顺应潮流改进发行方法

    国债方面。首先,作为财政部品种创新的延续,旨在增强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联动性的跨市场国债的发行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发行跨市场国债8支,比2003年多了一倍多,市场存量总计已达15支,跨市场国债成为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是各类投资者青睐的对象。其次,推出电子记帐国债,进行储蓄国债预演。财政部此举被视为开创了采用电子记帐发行不可流通国债的先河,是为提高国债发行效率、构建储蓄国债管理体系而进行尝试并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第三,年内财政部还通过市场化方式提前赎回了三期记帐式国债,进行了国库现金管理的初步尝试,同时有利于剔除流动性不好的品种,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政策性金融债方面。尽管总体上市场处于弱势,但素以创新闻名的开行仍凭借灵活的发行手段和积极的品种创新,继续在一级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年内发行的每一期债券都可以找到创新点,且效果不错,给投资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组合工具,增强了对投资人的吸引力。

    央行票据方面。作为公开市场的工具之一,央行票据以流动性好、风险低、期限适中等特点成为流动性最好、最受投资者喜爱的投资品种。突破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概念,推出三年期央行票据,是在央行票据发行量即将面临大幅度突破之时的果断之举,对丰富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增加本币货币政策操作的自由度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债券方面。三四季度,已沉寂一段时间的企业债券市场在困境中突然崛起并呈现出提速现象。各承销商高举创新大旗,积极寻求走出困境的办法,并取得良好效果。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人民银行继年中批准01中铁债在银行间流通试点以后,临近年底又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为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流通打开了一扇大门。尽管年内酝酿多年的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没有按预期出台,但是这个规则加上券商于困境中积极创新仍使企业债券市场亮出一丝曙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间债券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