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论金融市场以信为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 09:16 证券时报

    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整个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有重要的作用。就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组织模式、参与各方的角色定位而言,金融市场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以信用及信用制度的完善为根本的。

    信用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

    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经历了不同阶段演化来的。市场经济初期,各种金融机构尚未建立或不发达,市场行为主体大多以延期付款的形式相互提供信用;市场经济发达时期,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由此进入了以银行信用为主的阶段;当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之时,票据信用化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证券信用则在现代股份制经济以及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兴起,于是以票据、证券信用为主的阶段出现了,金融市场在这一阶段才得以充分、广泛地发展。

    从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信用制度及其形式的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的进程紧密相联,信用是金融市场产生发展的基础,金融市场促进信用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一)信用制度的发展推动资金商品化

    货币从普通商品分离出来执行价值和流通手段职能,成为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特殊商品,并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获得一种全新的增值职能,成为资本(资金)。也就是说,在信用制度下资金转变成为可以交易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到货币资金化,以及货币资金在信用制度下转化为借贷资金的过程,反映了资金商品化的发展轨迹,这正是金融交易市场化的基本条件。

    (二)信用工具的出现将金融市场化变为现实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在支付手段职能基础上,出现了约定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票据。信用票据化首先是在商业信用中出现的,商业本票是商品交换中最早出现的信用票据。商业票据经过银行信用的保证,又产生银行承兑票据,相应出现银行信用票据化。银行本票、支票、承兑汇票等短期信用工具,成为现代货币市场的交易对象。信用票据化最重要的发展是债券和股票的产生。债券和股票长期信用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信用证券化的发展,由于这些信用工具是产业扩充资本的信用,所以,国外又称这种信用工具为“资本证券”。它与“货币证券”的商业票据不同,获得了资本的性格,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理想的交易对象。显然,以上金融工具与现金不同,只具备有限接受性,其接受程度及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权债务双方的信用。正因为如此,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以人们之间超越私人联系的大规模信用关系作基础,而后者又是依靠包括独立的会计和审计系统、独立的司法与法庭抗辩系统以及使“自由契约制度”得以有效的其他种种制度才得以实现的。总之,信用票据化的演变过程是商业信用票据化———银行信用票据化———信用证券化的渐进过程。金融工具的买卖又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产生,也即金融市场的产生完全是各自拥有独立财产权的买者和卖者汇集在一起进行金融工具买卖交易的产物。

    (三)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

    从理论抽象的一般意义上讲,最原始的金融交易方式是私人间的直接借贷。从原始的无组织的私人直接融资到有组织的银行间接融资的演进,标志着金融交易市场化发展过程质的飞跃,决定着交易市场化的一切条件。此后,由银行间接融资到通过金融市场以证券信用为对象的直接融资,信用交易关系进一步扩大形式,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于是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样,生产的商品化,商品的货币化,进而是资金的商品化、信用的证券化,反映了资金作为要素市场中的重要要素,其融通的场所———金融市场逐渐从要素市场中分离出来,以独立化的市场形态充分发展起来。

    我国金融市场目前面临着

    信用缺失的问题

    (一)法律准则缺位

    一般而言,平等主体间的信用关系大致有两种类型———特殊主义和普遍主义,前者是基于私人血缘关系、系统内部道德传统,后者则是以信用契约和法律准则为基础和保证而确定的信任关系,其履约保证依靠的是信用契约和法律准则,并非道德因素和私人关系。然而,建立普遍主义的信用关系首先面临的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就是,不同信用系统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过高,致使金融资源只能局限在小范围之内,流动性差,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于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内生出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节约对违约人的监督成本和信用的组织成本。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执法力度的加强,可以增加信用关系双方的违约成本,促进自动履约机制的形成。否则,如果机会主义行为的损失过低,就会为违约者提供一种利益激励,产生“违信有利”的现象。

    (二)道德规范亟需重建

    金融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事实上的有效性常常要依赖于经济行为主体的道德自律,在监督成本高昂的场合尤其如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法律准则得不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遵守,由于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成本高昂,许多对合作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在缺乏道德共识的社会环境里就会无法实现。需要指出,经济道德与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道德是有区别的。一般性结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只有那种能够增加整个体系经济利益,改善整个经济体系经济最大化目标,而且成本的支付是由自己承担的个人的经济利益谋取方式的谋求行为,才是道德的,即或者是利己又利他,或者是损己不损他。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道德就是计较经济成本的交易基础上的等价交换。显然,这与计划体制下不计经济成本的“合作性”经济规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我国正处于一个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当中,经济的转轨必然会给人们长期形成的道德伦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况且,即使是在特殊主义信用圈子内部,人们旧有的小农经济下的道德规范也受到了市场经济前所未有的影响,“金钱至上,认钱不认人”的现象普遍存在,邻里、亲戚朋友间的信任度急剧降低。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所需的平等互惠的横向信用关系却远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信用关系处于一种新旧道德规范发生严重断层的状态之中,反映了道德基础在传统与现代两方面缺失的道德无政府状态。另外近几年经济景气低迷以及各项改革的深化,也迫使人们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行为特征往往会带有短期化的特点。

    建立我国金融市场

    信用制度的途径

    (一)重塑信用必须有市场参与各方的合作

    我国的信用问题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造成的。在计划经济下,个人没有信用,办事开介绍信,企业和个人都是用政府信用作支撑。但转到市场经济后,政企分开,企业不能直接借用政府信用。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世界各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时都曾经历了信用缺失这样一个过程。

    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完善信用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制和制度建设,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各方,作为市场参与的微观主体,必须重塑各自的信用形象。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必须有政府、企业、市场中介各方的合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在立法上,都对诚信原则给予明确规定。

    二是企业普遍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如果客户不还钱,有事前、事中和事后一系列解决办法,保护自身利益。

    三是社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利用专门的信用管理顾问公司,规避信用风险。同时,社会上形成整套网络,上黑名单的企业将受到海关、商检、银行等机构的严厉制裁。

    四是法律上进行保证,对不守信的企业可依法起诉。

    五是舆论监督。对违规企业一追到底,充分曝光。

    (二)重塑信用的着眼点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信用缺失的首要原因是交易双方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如在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往往是信息的弱势方面,而债务人则是信息的强势方面,这使债权人容易成为失信行为的牺牲品。同样,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不完全市场,因而能够运用内幕交易、操控股市价格等违法手段大发横财。因此,防止欺诈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矫正这种不对称性。

    首先,要大力加强信息的弱势方面,提升信息弱势方获取信息的能力,降低他们获取信息的成本。

    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加强信息的弱势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使信息弱势方面组织起来自保。就我国股票市场的情况而言,市场的参与者中,广大中小投资者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因此,在制度安排上,证券监管机关主要维护的应该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规范、监督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披露。

    (2)发展第三方提供信誉信息的机制。如国外“信用咨询机构”(CreditConsultingFirms)向信贷机构提供借款人信用记录。

    (3)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对市场参与各方的监督机制,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4)政府也要提高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等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市场参与各方、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具有维护其权益的能力。

    其次,对信息的强势方面进行约束:

    (1)对提供虚假信息(虚假披露、有偿新闻)的人员和机构进行惩罚。

    (2)行业自律。例如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自治自律,证券行业协会的自治自律,证券从业人员的自律等等。西方许多著名的金融信息提供商,例如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集团早就对自己的广告人员和采编人员有这样的规定:不得进行证券的短期炒作,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转让持有期未超过6个月的股票,需要先写报告说明原因并取得人事部门的批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出现扭曲的信息从而维护报刊自身的无形资产(信誉)。目前西方许多大投资银行也开始用类似的内部纪律约束自己的雇员。

    此外,可以加快信用管理类公司的培育,由其协助信息弱势方进行信用管理,并且对守信作出保证。

    最后,提高加害方的失信成本。

    必须提高赖账、内幕交易等行为的成本,使违规违法者在经济上受到损失,否则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很难建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民信用体系比较完善,信用制度安排较为合理,失信和欺骗行为会使加害方自身遭受严重损失,使市场参与各方不敢以身试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提高失信和欺骗行为的成本,首先要有严整的法规、公正的司法。其中包括:(1)建立健全产权保护的法治基础。一切金融欺诈行为都是对于财产权利的侵犯。1997年中共十五大就已提出了“健全财产法律制度”的要求。但是健全这方面制度的工作,首先是健全保护财产权利的宪法制度的工作,进展不够快,应当加速。(2)为受损害的方面提出投诉、提起诉讼提供方便。例如目前在涉及证券的民事赔偿上,程序上不能保证受害人简便有效的提起对加害方的诉讼。(3)加大加害人的赔偿责任。如加大对股市违法违规企业和经理人员对受害人的民事赔偿制度,使前者不能在经济上得到好处。目前我国法院在受理涉及证券的民事赔偿的案件时限制过多,这种情况需要尽快改变。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根本。我国政府今年以来的多项举措清楚表明,中央决策层已充分意识到了重建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的迫切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从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中国证监会也提出了在一段时间内建立中国证券市场的诚信法则,在此背景下,早日确立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信用制度,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加快发展,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市场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