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上海“公交优先”遭遇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5:05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上海“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正在交通日益拥堵的现实中遭遇尴尬。

  在上海,市民赖以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有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并形成高架、地面和地下三层立体交通网络。但是,近年来,本来相辅相成的公共交通体系,却因交通日益拥堵而成恶性循环之势:由于地面和高架道路拥堵,地上公共交通效率很低;出行
的人们于是蜂拥般转乘不会堵车的轨道交通,这又造成轨道交通高峰时段拥挤不堪,超载严重,出行环境极其恶劣。

  据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上海轨道交通客运量持续攀升,居高不下。尤其是10月份至今,一、二、三号线日均客运量达136.5万人次,其中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近140万人次,周五的日客运量经常超过150万人次,高峰时段车厢平均满载率已达127%,超高峰时段更高达146%,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客运压力相当大。

  地面堵、地铁挤,使得公共交通对市民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公交优先”的效应也因此大打折扣。与此相对应,上海市民出行选择个体交通方式的比例正不降反升。统计显示,上海自行车登记总数竟以每年130万辆左右的速度猛增,而私人购买轿车的热潮,也从每月拍卖的车牌额度不断增加中可见一斑。由于行人、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的关系以及换乘点规划和道路配套规划都比较混乱,上海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有发达国家的1/2至2/3,从而影响了道路建设的使用效率。

  上海“公交优先”的尴尬境地,显然也已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韩强撰文指出,城市公共交通“优不上去、先不起来”,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上海未来发展的瓶颈。

  专家指出,公交优先是指在整个城市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扶持,让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特权”。因为单就运行效率而言,在3.7米宽的车道上,公共汽车在半饱和状态下每小时可运载6万人,相当于小汽车的17倍。在日本,整个东京地区的轨道交通超过1000公里;以东京为中心,2小时车程内都可搭乘轨道交通,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人群流动的速度。“推进公交优先、提高驾驭道路交通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对公共交通的控制。”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家杨晓光教授说,“现在上海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仅有延安路等少数几条道路,这与上海的交通发展极不相称。”

  据悉,作为交通排堵保畅的,上海已制订了一系列推进公交优先的措施,包括开辟一批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通行能力;提高出租车运营效率,年内基本建成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建成350个出租车候客站点,降低出租车空驶率。预计到2010年,上海将初步确立公交优先的交通格局,有效防止城市交通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堵塞现象。

  作者:俞丽虹 黄庭钧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