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增长呈加快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内蒙古区各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建设,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扩大内需,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展望未来,内蒙古将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全力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努力实现“走是前列”、成为“重要支点”的
宏伟目标。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进入“十五”时期以来,特别是2003年,我区国民经济在各方面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居全国首位,2004年前10个月内蒙古有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项指标增长速度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一位,国民经济保持近年来最好水平,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经过近几年我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总量的积累,到2003年末,内蒙古与全国主要经济指标间的差距出现缩小的趋势。通过与2003年全国对比来看,2003年内蒙古GDP比上年增长16.8%,比全国快7.7个百分点;内蒙古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84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8%,比全国快42.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6%,比全国快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14.2%,快于全国5.2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通过上述数据的对比,表明我区经济增长已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内蒙古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二、加快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内蒙古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原因,我们认为,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可以说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入新世纪,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发展思路。2001年,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变”、加强“三大动力”、加强“两项建设”、推进“三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大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又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三、四、五次全委会上,在加快发展的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分别提出近几年全区经济可以实现两位数增长,有条件、优势的地区可以跨越式发展;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要求全区上下紧紧把握当前大好来势,千方百计保护、引导、发挥好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力争我区经济有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自治区优先发展的重点。这些发展思路更加符合自治区实际,在实践中也得到很好的应验。

    1.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果,初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我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产品生产主要由市场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二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控制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实施债转股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对国有大中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进行攻坚,使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截至2003年末,全区有22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52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22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2.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根据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规划,自治区出台了突出抓好“一线”、“三区”,全面实施“十大工程”,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再造优势,实现新飞跃的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5年多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能源、交通运输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2003年,全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95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5%,用于生态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136亿元;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6亿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46万千瓦;新增公路通车里程累计3.8万公里。

    3.“三化”建设积极推进。近年来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破浪扬帆,突飞猛进。今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指出,内蒙古的农牧业产业化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农业部领导评价,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搞得好,全国除了山东就是内蒙古。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亿斤左右,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人均粮食产量居全国第3位,牲畜头数稳定在7000万头(只)以上水平,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均有明显提高。传统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向着优质、高效、专用农畜产品和绿色、特色、订单等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今年,全国有12个省市区派团来内蒙古考察学习快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成功做法。伊利、蒙牛现代化的园区,东达、亿利宏大的基地,科尔沁、小肥羊辽阔的牧场,伊盛、草原兴发(资讯 行情 论坛)一流的设备,无不使来访者赞不绝口。目前我区工业化进程已初见成效,为下一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搭造了高起点的平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很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自治区及时出台了《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业发展目标,将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农畜产品加工、高科技产业等5个产业、包钢等60个重点企业、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0个工业开发区和鄂尔多斯(资讯 行情 论坛)市的东胜区等50个旗县区确定为发展重点。通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使工业主导作用逐步增强。工业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农畜产品加工、高科技五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二,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全区涌现出了10大全国知名品牌。城镇化带动社会跨越式发展。2003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4.7%,高于同期全国4.2个百分点。经济繁荣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和进步,而城镇化带动社会跨越式发展,使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我区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繁荣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并举,向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转变,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发展更趋合理协调,三次产业比例构成由2000年的调整为2003年的19.5:45.3:35.2。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其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近30%。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003年的3.1‰,基本实现人口再生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城乡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普遍增强。三是资源治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成效显著,耕地、水、矿产等战略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环境保护向着广度、深度发展。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与1990年相比,2003年,全区工业污水排放量下降63.8%,固体废物排放量下降3倍多。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和区域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步伐,城市污染得到进一步的治理。

    (二)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

    1.农牧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种植结构进一步向市场化、区域化和优质、特色转变。种植结构呈现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和饲草料播种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农作物和无公害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农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使内蒙古以前比较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2000至2003年6月底,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954万亩,国家累计补助粮食35656万公斤,累计补助资金7.85亿元。同时,在伊利、蒙牛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内蒙古许多旗县区的农区畜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农牧民稳定增收提供了保证。

    2.第二产业支撑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支点,同时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决定着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近两年全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力度增大,并陆续竣工投产了诸如伊利、蒙牛的液态奶扩建、TCL手机生产线、包钢冷扎薄钢板等一批重点项目,成为支撑工业增长新的增长点。2003年全区用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2004年1―11月份,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完成工业投资857.8亿元,增长90.4%,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86.7亿元,增长1.49倍。随着工业项目的陆续投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11月份,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达692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市场需求看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黑色冶金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冶金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行业增长明显,同比分别增长三至六成,成为拉动全区工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产品产量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0月底,内蒙古的煤炭、焦碳、发电量、粗钢、铁合金和铝产量已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0.3%、4%、3.8%、2.3%、8.5%和5.7%,而内蒙古的乳制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更高达28.7%,内蒙古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已逐步显现。同时,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1-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2%,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8.69亿元,增长75.2%。

    3.第三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将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十分有利于服务业优化内部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将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发展潜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服务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城乡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需求保证。2004年自治区又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极大的促进内蒙古服务业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上半年增长11.8%,截至2004年三季度末,我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4.81亿元,增长13.7%,增速快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服务业增长12%以上,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4.2个百分点。服务业如果能够保持目前的发展水平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区国民经济增长中新的亮点。

    (三)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均较快

    从需求来看,内蒙古近两年来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均较快。首先,从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增势,主要体现在重点工业项目、生态保护和建设、公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迈上新台阶,2001年为496.42亿元、2002年为715亿元,2003年为1209亿元,2004年预计将达到1800亿元以上。今年1―11月份,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8亿元,增长64%。1-10月份,全区施工在建项目8948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8.7%,其中投产项目1200多个。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25个,共完成投资715亿元,占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46.6%。1-10月份,全区城镇以上单位(项目)建设资金累计到位148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4%,其中本年实际到位资金146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8%。在本年实际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960.8亿元,增长1.04倍,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为65.4%。同时,内蒙古民间投资明显增加,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全区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6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8%,非国有单位投资占全区城镇以上单位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9%上升到50%。

    其次,从消费需求来看,呈现稳中趋旺的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汽车、住房、旅游、社区服务等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1―11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增速快于上年同期9.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860亿元,增长18%以上。1―11月份,全区市的零售额增长24.8%,县的零售额增长19.6%,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6%,增幅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2个百分点,居住、汽车、家庭装饰和旅游等消费不断升温,消费品市场正呈现出城乡市场销售明显趋旺的发展态势。1-9月份,全区汽车类商品的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近2倍;建筑装潢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长近5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长71.2%。

    (四)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优强企业参与我区经济建设,摩托罗拉、奔驰、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东方希望、光明、TCL、燕京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华联等国内大型企业进驻我区,区外资金占投资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1985至2003年末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2.6亿美元。今年1―11月份,全区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177项,比上年同期增加46项,增长35%。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19.6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5.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5倍和1.15倍。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与积极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逐步显现,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政府为确保在建的国债项目竣工投产,国债资金增加较多,银行短期贷款规模明显扩大。同时自治区各地相应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并进一步提高了城镇下岗职工“低保”资金标准。这些不仅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加快发展,也有利于全区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内蒙古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