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作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0:31 上海证券报 | |||||||||
    股市里有句经典的谚语叫"退潮时才能发现谁在裸泳"。但在我们的股市,最近却有点例外。短暂的"9.14"行情过后,尽管两市大盘指数明显退潮,但超跌低价股却异常火爆,相反,一些基金和券商的重仓股却成为"裸泳者",屡屡成为领跌大盘的利器。     许多人于是把指责的矛头指向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是他们的"不作为"导致了大市的低迷。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在政策面暖
    对于基金的"不作为",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基金在年底发动行情,将迎来较大的赎回压力。换言之,哪家开放式基金若是"不合时宜"将价值投资理念进行到底,推高基金净值,那么,他可能就会迎来大规模的赎回,如此的连锁反应是基金规模的减少,从而基金管理人能提取的管理费也将减少,这无疑是基金管理人所不愿意看到的。难怪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如果不改变基金管理人提取管理费的方式,基金的赚钱动力就难以真正提高,基金稳定市场的作用更难以真正体现。     可以说,目前市场上许多基金的理财能力难以让投资者信服,根本原因不在于基金的无能,而在于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基金管理人不管其所管理的基金盈利能力如何,其提取报酬都可以旱涝保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基金跌破面值反而成为减少赎回压力、保住基金规模的"良方",基金管理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哪还有动力去推高基金净值呢?     近日某基金发布了对2005年股市的预测,扩容压力、问题券商、QDII、加息和汇率调整等不确定因素跃然纸上。其实,不确定因素并不可怕,因为不确定之中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可怕的是当前市场若是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风险赔偿约束机制,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矛盾将很难消除,基金对股市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