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刘煜辉:股市为何如此惧怕融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05:4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如今这个市场似乎害上了融资恐惧症,刚刚宣布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明年起实施,市场便应声而跌。短短一个多月,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要考验千三的政策底了,股市为何会如此惧怕融资呢?

  其实很简单,投资者觉得拿了这张票,不合算呗。为什么不合算,按理说,以20倍、甚至10倍市盈率拿到这张票,应该可以满足了,这与储蓄存款利息率比起来,要高出很多。
但投资者还是觉得不合算,因为这个收益是没有上保险的。

  一般意义的股权大体包含两项最基本权利,一是分红权,二是投票权。分红是股权基本的权益,而投票权是保障权益的制度安排。按周其仁教授的说法是,上市公司是通过出让有相应保障的未来分红权来交换股权投资人的资本。但在股权分置情况下,大部分股票(控股股东的股份)是不流通的,流通股权即使全加在一起也无法决定公司决策。换言之,流通股东的分红权是有的,与之相对应的投票权也是有的,但就是没有可能通过投票控制公司管理层来加以保障。所以市盈率这东西更像是纸上富贵的象征性符号,说不定哪天你的分红权就被控股股东们给剥夺了。

  对流通股东而言,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由买卖股票。既然分红权无法通过制度保障,那么股权投资可靠的盈利方式就只有股票买卖产生差价。我们看到,沪深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更愿意相信和制造五花八门、不少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的概念,原因在于这个市场上只有不断地产生概念才可能使投资有所斩获;换句话说,才能以一个更高的价格转卖给下一个相信这些看法或者能够制造出更多概念的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无论大小投资者不都是一样吗?

  是市场特质来决定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而不是投资理念来决定市场特质,这样的市场不是靠培养几个基金类的机构投资者就能解决问题的。我想证券市场这几年的发展规律已经不言自明了,基金发了那么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也上来了,这个市场该怎么弱还怎么弱,一点都没有变。

  分红权没有保障,投资者当然不放心,所以就老觉得你上市公司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来发行股票,就是为了圈他的钱,他总是在吃亏。加之,市场中每新增加一张票,投资人选择的机会是增加了,但市场中原来的票制造概念的机会却大大降低了,这样的市场自然对于新融资的公司有一种天然的抗拒。

  其实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无论是IPO也好,还是SEO(再融资)也好,都不存在一个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要融资的企业,只不过是公司初始股东自身现有的权益以合理估值进行的一种让渡。当然还可能有融资规模及未来控制权利益的权衡。

  这样看来,根子还是出在这个市场最基础性的制度--股权安排上。一个没有保障的收益权要想以一个正常资本品的价格发出去,看来很难。我想这不是改变一下IPO的询价方式就能够解决的。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上海证券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刘煜辉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