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多老年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岁月如歌,时光荏苒,老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已大不如前,受一些传统思想的束缚,长期以来,不少老人“羞于言性”,再加上诸如老人做那事儿是“老不正经”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令很多老人丧失了享受“性福生活”的愿望。在日益人性化的今天,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谁来关爱他们的“性福生活”?他们将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性福时光”?
家住天津市南开区67岁的张老汉和66岁李老太育有两儿一女,孩子们都很孝顺,但自从去年跟父母住的小儿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后,房子就不够住了。经商量,张老汉住到了离小儿子家较近的大儿子家,李老太留在家里帮忙照顾两个孙子,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可是有一次大儿媳临时有事回家,发现门从里面被锁上了,叫了半天公公才开门,门开后她“意外”地看见婆婆极不自然地坐在床上整理着自己的衣裳。之后,她将这事告诉了丈夫及小姑。有一天,女儿不高兴地对李老太说:“妈,你和我爸都这么多岁数了,平时注意点,别让人说你们老不正经。”看着床头孩子们给他们买的各种营养品,张老汉和李老太“有苦说不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同张老汉和李老太一样,很多老人都非常渴望能在晚年还能享受“性福时光”,但面对世俗“冰冷的眼光”,绝大多数老人选择了“沉默”。
对此,天津市老年婚姻问题专家郝麦收指出,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人认为到岁数了,就应该禁欲,修身养性,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此外,中国人性格中有含蓄内敛的一面,这种事老人一般说不出口,尤其是女性,一旦说是为了自己的“性福”,很容易被子女说成老不正经。
郝麦收说,性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它不光是中青年人的专利,老人也需要快乐的“性福生活”。“老不正经”是世俗的偏见强加于老年人头上的精神枷锁,在日益人性化的今天,必须予以打破。
在采访中,郝麦收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曾有位69岁的老人找他给介绍女伴,并提出女方一定要有性能力,他问为什么,对方说自己那方面精力很旺盛,还说,这是遗传造成的,自己90岁的父亲和86岁的母亲到现在还每7天过一次“性福生活”。
一项研究指出,除了某些特殊疾病之外,高龄老人可以将某种方式的性生活保持到70至90岁,60岁以上的男子有性欲者达90.4%,其中54.7%有强烈的性要求。由此可见,老人享受“性福生活”是正常的心理与生理要求。
天津市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副理事长方嘉珂认为,多数老人退休在家后易孤独、寂寞。此时,若有伴侣相互照顾,并保证适度的“性福生活”,不仅有利于双方理顺情绪、消除各种消极心理,还可解除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疑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子女认为只要给老人好吃好喝就行了,对老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包括性需求)往往比较忽视,此外,现在适合老人的文化娱乐形式单一、枯燥,致使一些老人精神空虚,无事可做,再加上社会对此关注的程度又不够,因此,对老年人的性需求往往采用压抑的方法,结果,诱发了大量的老年人“性犯罪”。
2002年7月,天津市大港区警方破获了一起连环卖淫嫖娼案件,吃惊的是,嫖娼的两人竟然都已年过半百,一名55岁,一名70岁。2003年8月,天津市杨村镇一村庄的5名老头将一名40多岁的外地智残妇女强奸。2004年5月,天津市一年逾七旬的老头黄某以零食零花钱为由,猥亵多名幼女被检查机关逮捕。2004年7月,天津市河北区一名35岁的卖淫女曾向11名老人提供性服务,后被发现。据记者了解,天津市杨柳青监狱在押的老年犯当中,70%有性犯罪。
郝麦收指出,老年人“性犯罪”,除老人自身原因外,社会漠视老人的“性需求”,没有把“性”当成对老人关爱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老年人的“性越轨”我们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重视老人的精神寄托。如果是离异或丧偶的,可尝试再婚;如老人无事可做,可让其练习书法、画画等有益身心的事情;如老人一旦有此需求又无法得到满足时,可尝试去成人用品商店购买自慰器具协助等。
在日益人性化的今天,老人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性福时光”呢?郝麦收认为,首先,老人要主动学习与性有关的知识、技巧和艺术,要把“性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就是掌握“性福生活”的本源。其次,社会要给予一定的关爱和指导,如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和优势,由社区安排专人承担这个指导责任,将其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来做。第三,相关科研部门要在增强老人自身的能力上下功夫,设计一些更适合老人身心特点的器具和药物。第四,老人有问题不要羞于启齿,要勇于去正规医院接受指导和诊治,这样可以延长自己享受“性福”生活的时间。
作者:周润健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