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梅
如今随便走进一家银行,便能从“理财产品货架上”找到门类不同的理财产品推介书,有推销保险的,有出售基金的,还有卖银行自己推出的冠以“××宝”、“××利”的外汇及人民币理财产品的。
读读这些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就会发现它们存在一个通病:太专业化,让人看不懂。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批评保单不够通俗化,现在这个“毛病”又蔓延到了其他理财产品身上。
基金产品故作高深
有只证券投资基金在自己的招募说明书中,表示“本基金业绩评价基准采用:新华富时A600成长指数×75%+新华富时中国国债指数×25%。”奇怪的是,什么叫“新华富时A600成长指数”没有说明,什么叫“新华富时中国国债指数”也没有说明,这样一个“加减乘除”的公式又能告诉投资者什么信息呢?给人感觉就是:存心让你看不懂。
这只基金在介绍自己的风险管理工具时,还说要“使用以VaR指标为主,其他风险指标为辅的风险度量体系”。但什么是“VaR指标”,找遍上下文,没有半句提及,真是有点莫名其妙,感觉纯属在“蒙”人。
近来,市面上充斥着许多开放式基金产品,它们在面向大众推销时的通病,是直接引用专有名词,完全不顾及投资者的感受。
金融服务生涩难懂
有家证券公司与银行共同推出一种“银券通”服务,当介绍到服务内容时,说可以每天1次为投资者提供一份投资组合日报,包括“运行区间指引、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二种投资组合运行报告”等内容。设想一个对证券投资不太熟悉的“新手”,如何能够理解“运行区间指引”之类的表述方式呢?
你知道什么叫“单边开户”与“双边开户”吗?你知道“循环信贷”指什么吗?“到期提取本金的货币选择权”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些让人费解的名词,并不是出现在金融教科书上,而是出现在摆放于“理财产品货架”的金融服务介绍册子中,好像是在与投资者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理财理念不够贴心
某家银行在制订信用卡章程时,密密麻麻地列出了“18条军规”,外加一则甲方、乙方成堆的信用卡领用合约,用词繁复至极,其中不少条款非得来回读几遍,才能稍微估摸出其大意。真没想到这样一个直接面对银行客户的“文章”,竟会“写”得如此生涩难读,真是让客户被“逼”得难以通读一遍。
现在许多银行都设立了“个人理财中心”,表面看来挺温暖人心。拜访一圈,却发现大多数只是办理除日常存取款外的普通业务,如卖基金、卖保险之类的。理财师更是名不副实,不仅业务不精通,而且更像是推销师,只知叫卖自家银行推出的一些产品,而并不是想象中的站在投资者立场,耐心听取情况介绍与投资意愿,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投资建议。
目前的理财服务,都还太初级、太粗线条,难以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相适应,迫切需要更通俗化,更贴近老百姓。
《市场报》 (2004年12月14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