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控住内资外资进入 宏观调控负面效应显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5:00 亚太经济时报

    专家表示,今年的宏观调控给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宏观调控“控”住了内资,却把市场让给了外资,所以,社会总投资依然过热。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指出目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一年,为此,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手段,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教授认为,目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一些地方对宏观调控仍存在等待观望态度,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但目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总量问题、结构问题,而且还有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因此,如果只调总量不改体制,只砍项目不转机制,有些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宏调负面效应显现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003年年底特别是2004年4月份以来的宏观调控,经济总量关系趋稳,结构失衡和供求矛盾有所缓解,经济增长向合理区间回落。但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消除,体制性矛盾日趋尖锐,宏观调控中一些负面效应正在显现。

    其中,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性调控影响较大。首先,中小企业受到信贷紧缩的冲击比较大。目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技术支持、投资服务和管理咨询等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在紧缩性宏观调控下,银行抽紧的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有保有压的政策难以真正落实,中小企业原本就面临的贷款难、发展难等问题更加尖锐。其次,这次宏观调控进一步暴露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弱点。主要是高负债、高风险、粗放式发展、资金链脆弱,以及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宏观调控后,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民间集资和高利贷进行融资,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同时可能加剧金融风险。

    同时,中西部地区受到紧缩性冲击大于东部地区。

    近年来政府加强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速扩大的趋势。2002~2003年,东部地区GDP与中部地区的比值由2.25:1缩小为2.07:1,与西部地区GDP的比值由4.45:1缩小为4.37:1。但是,由于中西部经济增长受到紧缩性调控而明显放慢,预计2004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再次扩大。

    2004年4月份紧缩性调控措施加强以后,中西部经济增长受到冲击更大一些。一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远大于东部地区。与1~4月相比,1~8月中部地区投资增速回落15.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落16.2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投资增速仅回落10.8个百分点。二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速回落幅度大于东部地区。从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看,与4月份相比,8月份东部地区仅回落0.54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回落3.25和1.84个百分点。从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看,与1~4月相比,1~8月东部地区提高0.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下降1.23和0.8个百分点。

    外资乘机圈地

    专家还指出,宏观调控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即其对于内资外资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获得资金无非两个途径: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经过宏观调控,江苏省十几家银行集体停贷。中国的内资企业,再也没有能力获得贷款,再也没有能力扩大产能再也没有能力抢占市场了。而你可以管得了国内银根,却管不了国际银根。中国目前的银根空前紧张。而在国际市场上呢,却是45年来最低利率,宽松得要命,外资企业可以大量融资。

    我们很痛心地看到,当国内企业普遍停产的时候,外资公司却是心口不一。当某些外国学者大喊“中国必须减速减速再减速”时,他们自己的外资公司却在中国加强扩张、增大投资,急步跑马圈地。德国大众新加了二条生产线,广州本田加了一条,大摩在上海投了几十亿的地产项目,转手又买了建行的几十亿抵押物业。全银行系统违约率最低的个人房贷,中国的银行被行政命令规定不许做,而天津的一家德资银行却连5.04%都不要了,干脆开出来了3%的优惠利率……我们不知道“外国专家”究竟是看多还是看空,但我们知道总产能并没有下降多少。唯一的区别是,内资让几步,外资就进几步。

    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内资固然借不到贷款,外资由于汇率上升,一样需要付出更多的投资成本。对内外资是平等一样的。引用一句老话“在固定汇率下,外资涌入,将会抵消紧缩性货币政策”。国内银根很紧,而国外银根很松。这导致了一个大漏洞,在这样的漏洞下,等于国企不战而溃,将大好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专家认为,解决的方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对某些特定行业,征收“投资调节税”。凡国企受行政命令不许增加产能的,外资也不许进入,进则征收额外税。更进一步讲,如果觉得某行业产能过大,第一个应该砍掉的是外资的工厂。业内人士呼吁:“宏观调控应该从外企开始。”

    “楼市崩盘论”阴谋

    专家还指出,外资在利用宏观调控进行的阴谋还反映在争论不休的房地产市场上,而且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争论有来自国外的因素。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日前指出,国外宣扬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崩盘潜藏着巨大的阴谋。

    厉以宁认为,国外企业和资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窥视已久,已经准备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包括很多国外经济学家和媒体等都宣扬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其目的实际上是在为国外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之前先打压中国市场。

    厉以宁分析,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批租更难了,在供给方式上受到上游产品价格影响,而作为下游方面的房地产自然有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需求上涨也带动了房地产价格上涨,老百姓普遍存在扩大居住面积、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而且老百姓认为在当前相当于负利率的情况下,购房可能是最好的保值办法,因而需求一直保持旺盛增长的势头,房价自然下不来。

    厉以宁认为,房地产泡沫不是说没有,有一点也不要紧,但整个房地产不是泡沫,而是在正常发展当中。表面上看国外经济学家和媒体是在替中国老百姓讲话,但如果政府不了解实际情况,盲目收紧银根,就会使很多房地产企业垮掉,届时国外企业和资本就会很轻松地通过兼并收购来占领中国市场。没有占领之前先进行打压,厉以宁告诫对这种情况必须要清楚。

    而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教授认为,目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一些地方对宏观调控仍存在等待观望态度,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

    但李兴山指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仅是总量问题、结构问题,还有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因此,如果只调总量不改体制,只砍项目不转机制,有些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