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药品分销全开放 外资首次起脚“打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2:2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入世三年专辑·产业嬗变:“统一超商”联手丽珠首开零售药妆店

  本报记者 伍静妍

  统一康是美商业连锁(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称“统一康”)的员工近来经常要加班,因为作为台湾药妆店第一品牌的“康是美”很快会在深圳开设他们的第一家分店。这很可能
是12月11日,中国医药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的第一家外资零售药妆店。

  也许是对中国市场成竹在胸,“统一康”已经放言“5年开100家店”。

  外资轻度介入医药物流

  “统一康”即将开店的消息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外资进军中国医药零售业的空白,但相对其它同时开放的一般零售业、旅游业、金融业的红红火火,却难掩饰外资对市场的“反应冷淡”。

  因为,虽然一直以来外资在中国药品流通领域声音不断,但最终还欠缺“临门一脚”。2002年,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与西门子德国泰克集团合作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打响了外资进入医药流通领域的“第一枪”,但外资只是轻度介入医药物流体系,还不是严格意义的进入药品分销领域。

  同年,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美信(MedicineShoppe)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专业药房在深圳挂牌,此举曾令行业为之一振。但细看发现,美信在合作中只负责技术层面的合作,在资金上并未投入一分钱,仅仅是外国品牌在中国的特许经营。

  2003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药品分销公司———永裕新兴药品公司正式开始组建,隶属于瑞士裕利集团的裕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兴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双方共投资1.2亿元人民币,中方占51%的股份,外方占49%的股份。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似乎一出现就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并未能在中国药品分销行业有太大作为。

  今年7月,传出消息,高盛将以首次投入4000万美元(约合3.3亿元人民币)和后续再融资的方式注资海王星辰,但目前为止,合作仍停留在框架协议阶段。

  “统一超商”联手丽珠

  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统一康”胆敢放言“5年开100家店”,主要是“统一超商”是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核心零售商业机构,一来有大财团实力背景,二来,药妆店这种医药零售形式还比较新,相对市场竞争不算大,而利润率也比较有保证。

  其实,“统一超商”对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欲望很早就开始。2004年4月,“统一超商”与丽珠集团签定合资协议,设立“统一康是美商业连锁(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额5000万元人民币,丽珠药业集团和“统一超商”分别持股35%、65%。合资公司将由台湾统一超商派任经营团队经营,预计未来5年内将于深圳、广州等地区开设100家店,引进台湾美丽与健康概念的康是美连锁商店。

  当时由于受限于中国对外资开放医药零售的步伐,“统一超商”和丽珠集团之间的关系只限于“店中店”和特许加盟。但为了在12月11日这个全面开放的时间前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一切,“统一超商”还是宁愿提前大半年先“挂号”。在这大半年时间里,他们没有贸然开店,而是在扩充本地机构工作人员、积极地申领牌照以及对新店进行选址。

  根据中国加入WTO在医药流通业所作的承诺:自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零售业务,可在5个经济特区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设立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在北京和上海,合资零售企业的数量各不超过4家,在其它城市数量各不超过2家。而在2004年12月11日,取消对外资参与佣金及批发服务和零售服务的地域、股权、数量限制,取消对外资参与特许经营的所有限制。

  知情人士透露,“康是美”中国首家药妆店最早今年年底,最迟明年初就会破土而出,由于“统一超商”是合资公司控股股东,且合资公司由“统一超商”方面全面负责,因此“康是美”在深圳的首家分店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外资背景零售药妆店。

  医改未行外资惧涉“雷区”

  外资对中国医药商业的过分低调其实是基于对市场的信心不足。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指出,由于体制所限,目前中国的医药商业环境确实会令外资望而却步。

  首先,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分家”迟迟未实现,限制了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据统计,医院药房仍占据市场80%以上的药品销售份额,零售药店只能在仅剩的20%不到的市场空间展开激烈竞争。再加上今年7月1日起,药店没有医生的处方不准出售抗生素,使本来销售面很窄的药店的日子更不好过。医药不分开,医生处方到不了药店,这样的环境导致外资望而却步。

  其次,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外资进入药品零售业。目前,如在北京药品零售业市场上,医保定点的药店占了药品销售的半数以上。目前,医保大门还没有对外资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资进入药品分销业。

  再次,目前中国医药商业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竞争异常激烈且不规范,亏损企业不在少数,即使有盈利机会的企业,利润率也仅有几个点。王锦霞认为,外资进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目前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的现状,很难令本就不够活跃的医药商业资本产生进入的兴趣。“欧美一些大的医药商业公司目前基本没兴趣进入中国,有几个中小型的国际医药商业企业曾经与国内有过一些接触,但转了一圈后就没了下文。”

  本土药店待价而沽

  然而,不管目前的市场盈利状况如何恶劣,中国的零售药店总量仍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至今,数量增加了近百倍,直接和间接投资达百亿元以上,各地医药物流的投资也逼近百亿。例如,广州曾经歇军一时的平价药房,本月初又再燃起硝烟。老百姓大药房在东山口设新店,这里已经有20多个药店在方圆一公里区内盘踞,其中包括两大平价竞争对手在内。

  一位药品零售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医药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压力下,行业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原本商家对利润的基本诉求,医药流通企业都一味想做大。一来为了增强外资进入后的抗风险能力,二来,也有不少企业寄希望于市场开放后一卖了之,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现在的战局更多的像是一盘棋局,为了不让对方有任何进攻的机会,在战略布点上每人轮番下一子。这令到参战各方的战线越拉越长。”

  (晓航/编制)(来源:金羊网)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