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述评龚震
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10月我国已完成出口4687.2亿美元,同比增长34.5%。但在庞大出口规模的背后,却长着一个危害致深的毒瘤——坏账率。据业内人士称,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至少在5%以上,这意味着,我国今年又将产生250亿美元左右的海外欠账,而我国海外应收账款总额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全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并且这
个数值还在以年均150亿美元的净值在增加。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及对民营企业出口限制的放开,我国海外应收账款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
海外应收账款本是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带回的脚底泥沙,一不留神,沙已聚成绊脚石。事到如今,埋怨别人,不如反省自己。首先,赤膊上阵易伤身。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据商务部调查,我国涉外企业中只有11%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其中又有93%是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很多国内公司没有认识到海外欠账的风险和成本,致使我国海外拖欠款中恶意欺诈占到66%。
其次,冒进心态总劳神。在卖方市场的苛刻现实中,我国企业大多采用价格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一般把签得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而忽视了对进口方资信的调查。当国外进口商借口L/C(信用证)结算方式需5%的手续费,开始使用O/A(记账)或D/A(承兑交单)等商业信用时,我们的“农夫”献出了温暖的怀抱,节省了进口商的融资成本,却加剧了被“蛇”咬的收款风险。
再次,收账常怕得罪人。我国企业担心对客户逼账太紧,客户会产生厌烦,从而会中止业务;所以,无论是信用证还是D/P(付款交单)方式,都会等到最后的付款期才到银行办理收款业务。与此相反,国外公司强调落袋为安,一般在拿到所需单据后立即通知银行办理收款,即使需要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贴现费。其实不追讨才会丧失客户,外商利用1%的成本,却避免了100%的损失。
最后,旧账愈讨愈烂。我国企业在追讨上的不积极造成了追逃时的困难。据国际专业讨债公司ABC公司称,它在其他国家收到的追债委托货款拖欠时间最多是120天,而我国一般都在18个月左右,甚至更长,很多债务就是由于拖欠时间过长而无法追回。此外在选择代理人、决策机制方面的失误也造成我国企业追债被动。
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警惕海外欠账毒瘤在我出口企业中的“扩散”,在跟踪观察“病灶”的基础上,该出手时要出手。国内企业也要在经营中充分考虑“信用成本”,千万别让海外欠账给绊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