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批准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木质家具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美国家具反倾销案最终定案,由于应诉企业争取到较低税率,因此这些企业对美出口将获得延续。这些企业都是中国家具出口美国大户,占了中国家具出口美国市场的一半以上。而且,由于反倾销提高了美国市场的进入门槛,这使已经拿到通行证的企业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担心引发连锁反应
但业内人士普遍担心,美国家具反倾销案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对其它产品以及欧洲、日本等国进行一系列的反倾销会陆续出现。最近已有消息称,加拿大的一些家具制造商提出对中国家具的反倾销申请,要求对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甚至皮制和铁制等家具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家具产业在国际市场仍将面临来自各方的严峻考验。
针对此次历时一年多的反倾销结果,昨日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向记者表示,在中国家具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竞争性行业,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主进行生产、销售、定价,所有原材料的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美国商务部没有认真考虑中国轻工商会和家具协会提交的“市场导向行业”申请材料和相关证据,拒绝对中国家具行业启动“市场导向行业”调查程序,坚持用替代国数据计算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中国企业被裁定较高的倾销幅度。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不应诉代价沉重
由于协会与企业的共同努力,美国商务部在终裁中,已经再次调整了一家受调查企业的税率,使得应诉企业的平均税率有所降低,但是未应诉企业仍需接受198%的高额税率。可见应不应诉大不一样,对那些未参与应诉的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未来五年对美出口的大门已经关上了,那些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应诉的企业将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在中国家具出口美国重地——东莞,参加应诉的50余家企业都拿到了加权平均税率,中国6家企业享受了单独税率,其中东莞就有4家,他们分别是:东莞台升(6.95%)、东莞镇兴(5.07%)、东莞联东(2.22%)、东莞瑞丰(16.7%),其余50余家则享受8.64%的加权平均税率。
记者观察
损人难利己
纵观此次美对华家具反倾销案,从反倾销立案之初至今,一直交织着各方利益的博弈。
其实,在我们广泛关注中国家具产业和就业人员蒙受巨大损害的同时,美国政府的相关裁定对本国家具进口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不利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
对于那些提起反倾销诉讼的美国家具厂商而言,现在正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一方面,他们的诉讼激怒了美国众多大型家具零售商。由于是从中国进口家具,因此许多情况下是由美国的家具零售店来支付进口关税。另一方面,对中国家具可能被征收大额关税的担心带动了越南等其它一些劳动力成本低廉国家的家具生产。如今,随着越南等新兴势力的崛起,美国的家具厂商发现他们还要面临更多的竞争。
美国相关产业和消费者的不满,以及对我国企业应诉行动的积极支持,充分说明了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手段,其最大效益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事实、合法适用的基础之上,应当充分考虑本国和出口国的利益平衡、国内相关产业和消费大众的最大利益,而不能为实现遏制他国出口正常增长的狭隘的贸易保护目的而滥用,否则,就难免“杀敌一万,自伤八千”,最终落得个“损人不利己”的结果。
从中国企业看,OEM形式出口,让美国家具商挣足了利润,同时中国企业还要面对“反倾销”诉讼,实在是得不偿失。中国家具出口产品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而长期低价位的出口,是造成美方认为中国家具倾销的重要原因。因此,美方针对中国家具制造商的“反倾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福祸转换的机会,可促使中国企业转变出口战略,提升档次,提高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