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上,证券公司因其承担着承销、经纪等重要业务功能,有股市“龙骨”之美誉。但时下,因一些风险券商存在内部治理混乱、严重违规等原因,这一“龙骨”已呈千疮百孔之态。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企业,这些风险券商有成为金融领域的新不良资产之势。
当前,证券界有两个新动向正引起业内高度重视:其一是,德隆系下的三家券商、闽发证券等多家风险券商,已陆续成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的新对象。其二是,据一些证
券界人士透露,国家有望拿出数百亿元资金作为拯救券商的风险基金,用以弥补被券商挪用的客户保证金及债权收购等。
上述信号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种处置方式,让拥有处置不良资产丰富经验的资产管理公司,对风险券商进行托管打理,这无疑是管理层选择的妥善之策。这对于当前转型在即、四处探寻新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
不过,资产管理公司受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工作尚未完毕,而风险券商又作为一笔新不良资产注入。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来讲,可谓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痛”。这一潜在之词,的确让人无法高兴。
风险券商处置是否妥当,事关金融稳定大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谈到处置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危机时曾表示,“今后不能再出现超出市场经济正常标准的大规模的不良资产”。不过,即便银行不再出现新的不良资产,但风险券商的存在,也时刻危及着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金融稳定。
我国现有130余家证券公司,其总资产规模和国际上一家著名投资银行差不多。就资产而言,有人也许认为,券商同银行相比尚属“小儿科”。不过,即使是一家小券商,也能犯出惊天大案,捅出近乎天文数字的金融风险窟窿。从已披露的案例来看,不少风险券商都身背数十亿元资金大案。
现在看来,国家对风险券商的处置予以了高度重视,已采用了多种方法积极化解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并拟拿出“风险基金”之类的资金试图挽救这些问题券商。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在涉及资金用途取向上,如果只是单纯填补风险券商的资金黑洞,而构建不出券商运行的健康机制,这钱就花得太冤枉。如同“割韭菜”一般,不出几年,又是一笔券商不良资产将会酿成,这才是我国金融业的真正痛楚之处。
作者:张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