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调整汇率而是完善汇率形成市场化机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 10:00 上海证券报 | |||||||||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东盟"会议之际再次重申,中国不会迫于外界压力对人民币进行重新估值。这意味着尽管我们会逐步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但目前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本政策将不会发生什么根本变化。     事实上,针对目前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主动应对与稳中求变的一些政策措施。例如,近期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外汇需求的规
    释放外汇需求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步骤,但还需要与完善外汇供应机制改革相结合,才能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重心不是简单地调节人民币汇率,而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应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目前,无论是出口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都无法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及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来自主地选择出售外汇的时机和数量。就中国外汇零售市场而言,绝大部分出口企业的外汇收入,按规定都必须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如果日后需要用汇时,可再向银行购买。这种由强制结售汇制的"强卖"特征所形成的人民币汇率(市场价格),是很难反映外汇供求的真实状况的。因此,要想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就必须适时调整现行的强结售汇制,而向意愿结售汇制转变。     就目前而言,这一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了5145亿美元,完全告别了过去长期外汇短缺的时代。外汇储备的充裕程度,满足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需要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一市场背景下,改革现行的强结售汇制可以说正当其时,也为今后形成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迈出第一步。其次,要完善和发展一个健全的外汇市场。如果说强结售汇制反映的只是外汇零售市场情况的话,那么由于目前央行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限额管理,则一旦外汇指定银行持有超额的结售汇头寸,就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抛出,央行成了唯一的外汇买家。由此可见,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同样无法充分体现各商业银行的真实交易意愿,外汇批发市场所形成的汇率(市场价格)自然也难以反映外汇供求的真实状况。     为此,我们要改革目前实行的外汇限额管理制度,扩大央行调控汇率的手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央行只是被动地吸收外汇储备,努力将外汇储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以减少外汇占款对实施其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负面影响,释放或降低央行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对汇率形成所产生的管制效应。另外,要发展和完善外汇批发市场,通过在外汇市场中建立银行做市商制度,来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扩大市场的交易主体,给外汇市场注入更充足的流动性,使得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更能反映出各商业银行的真实交易意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核心。     再次,对于提高利率应格外谨慎。目前我们仍实行固定汇率制,尽管资本项目还实行管制,但只要国内外利率存在着一些差异,单边套利的行为就会随时出现。因此,有专家建议,一方面,控制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势头仍应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另一方面,还应缩小美元与人民币存款之间的利差。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存款的基准利率是2.25%,所以我们可以等美联储将美元利率提高到2.5%的水平以后,才考虑是否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的问题。放缓或延迟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的跟进步伐,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综上所述,面对目前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压力,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而是要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这也是中国政府为何屡次强调要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