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1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随着人们追求药品安全性意识的增强,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而日益受到青睐。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80%以上的人口应用植物药进行治疗,年销售额在200多亿美元,因此,近年来国际中药市场行情看好。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知识产权问题,对化学药品的研究生产冲击较大,而传统中药却由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针对这个新的机遇,国内的许多省份和地区都纷纷行动起来,发展当地的中药种植业,其中,有些地区的中药还创出了优质的品牌。面临这个难得的机遇,我省应充分利用自身的
    一、药材生产前景广阔     (一)我省有着发展中草药种养殖业的自然优势     我省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鲜明:①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高于全国人均耕地,人均林地面积是全国平均值的3.1倍。东部长白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2%。②土壤质量较好。我省的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草甸土和冲积土,土壤养分贮量较高,肥力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6%,全氮含量0.1%~0.25%,全钾含量1.5%~2.5%,全磷含量0.02%~0.05%。③可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大,分布集中。耕地的69.4%分布在松辽平原地区,有利于农业区域化和集约化经营。④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林业用地列全国第12位,有林地及森林覆盖率为全国第8位,森林蓄积量位居全国第6位。⑤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原始森林生态区、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可恢复性好。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和东辽河等主要水系为全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     中药材一般都比较适应在温湿的环境中生存。从我省的然条件看,广阔的土地资源,可以保证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中药材的种植;较好的土壤条件,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众多的林地,更是利于很多中药材生长的好环境。此外,发展中药材生产,我省不仅有着优越的自然优势,而且有着众多的“天然药场”。我省拥有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的长白山,有800多种药用植物,200多种芳香植物,中药资源得天独厚。其中蕴藏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药材品种有40多个,人参、鹿茸、林蛙油等药材性能突出,质量优良,产量居全国之冠。预计每年开发潜力达40多亿元。这些都为我省中草药的采集、种植和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种植中药的比较效益很高     仅以种植黄芪、甘草、桔梗为例(这三种药材皆为两年生草本植物)。据对德惠市的调查,种植这三种药材,其种子每亩(大亩)投入分别为210元、300元、240元。按正常年份和正常产量,亩产可分别达到600公斤、750公斤、750公斤。按近年来的平均收购价格6元/公斤计算,每亩的年收益分别为3390元、4200元、4260元,分别比种植玉米的亩收益高3.8倍、5.0倍、5.1倍。上述这三种药材不仅社会需求量大,而且适合于平原、丘陵、山区等地理环境的种植,市场前景很可观。而种植其它药材,只要适合当地自然状况,在有销路的情况下,比较效益都是很高的。     (三)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国内很多地区的经验可以借鉴     据悉,在中药种植方面,国内很多地区都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路子,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黑龙江省宁安市,现已经成为全国北药生产的主产区之一,种植的主要药材品种有人参、柴胡、桔梗、黄芹、黄芩、龙胆、平贝、防风、甘草、五味子、黄柏等400多个品种,年加工各种饮片5000多吨。甘肃省的陇西地区,盛产100多种中药材,并形成了各种中药的生产基地:目前该地区有6万亩红、黄芪基地;5万亩大黄、当归基地;3万亩柴胡基地;5万亩党参、板兰根基地。同时,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等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     在上海上市的浙大天目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因为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从源头的种植抓起,创造了现代农业效益经济的典范。该公司建立占地2000亩的“八百里养生文化园”,集园林、建筑、中药种植、文化休闲、观光农业生产基地为一体,多重效益与一身的生产基地。     地处千里岗山腹地的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农民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带领下种植中草药,他们种植的中草药老雚草被客商看好,并确定产出多少就收购多少。当地农民反映,种老雚草不像种庄稼那么费工费时,而且效益可观,短短几个月,每亩就有了1500元的收益。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与北京同仁堂(资讯 行情 论坛)联合在三岔河镇开发中药材种植项目,利用该旗种植中草药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中草药种植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寻找了一个新的亮点。目前,已与三岔河等乡镇签订了中草药种植订单2000多亩。     安徽省政府为了发展该省的中药生产,在今年还发布了《安徽省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4-2010年)》,在该纲要中,要求全省的工商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给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给予政策性支持。此外,青海、江苏等很多省份都建立起了药材生产基地。     从上述这些地区的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情况看,虽然路数不同,但成就显著。相形之下,我省的中药材生产的发展就很缓慢。     二、我省中药材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省虽然有着巨大的“天然药库”和种植中草药的自然优势,但中药生产却始终未能形成农村的支柱产业,这无疑是“捧着金碗要饭吃”。追溯历史,我省在4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园参,在80年代的人参种植鼎盛时期,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5%,占世界的70%。可是,即使是人参生产的鼎盛时期,参农的收入也未能得到相应的较大利益回报。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我省药业的发展为什么如此艰难曲折?从中药材生产发展较好的一些地区的经验相比,我省很多地方还存在着需要尽快转变的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和观念转变问题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主要抓的是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的观念又一时转不过来,况且种植中药的风险很大,在“求稳不求变”的传统生产意识下,很多人不愿意种植中草药。     (二)政府部门重视不够     在国内中草药种植基本形成规模的地区,当地政府都十分重视,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中药生产。在这方面,我省做得还很不够,无论是在宣传引导上,还是政策支持、指导方面,相对来说,都有很大的欠缺。     (三)信息渠道不畅通     同所有的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一样,中草药的种植周期长,而且,很多中草药的保存期限还很短。如果信息不畅通的话,就会导致盲目种植和产品积压。例如,前些年我省的人参生产,由于盲目种植,“一哄而上”导致了大量产品积压和质量下降,价格大幅度下滑,最后以“一哄而散”的局面收场,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这个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就没有明确的生产目标,就无法组织有效的生产。     (四)没有形成有序的规模生产     我省一些地区目前已经建立了中药生产基地,例如,长春市大政天然药物责任有限公司在九台市土门岭镇二道沟建立了占地130公顷的中药种植科技示范园区。在这个示范园区中,种植的主要中药品种为五味子、柴胡、玉竹、穿山龙、板兰根、黄芩、远志、知母、防风等;九台市药用植物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建立了“中药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引种的主要品种有小茴香、大力子、党参、车前子等15种中药材。但是,这种公司+农户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在我省还处于星星之火的态势。     (五)企业与农户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中药企业原材料需求与本省种植业脱节     据对我省某著名中药企业调查,该企业年需求中药材在4600吨左右,可是,由于本省药材品种和数量都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所以,这家企业每年需求的原材料仅有10%是本省产品,而其余的90%的中药原料要从河北等省购进。我省大型药业几十家,即使是最简单的计算,其结果都是每年以亿元为计算单位的原料需求,都拱手让与外省份及地区。     三、发展我省中药材生产的几点建议     由于一些地区已经有了规模发展中药材生产的经验,所以,对于我省来说,直接取经和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生产,非常重要。兼收并蓄,就会使我省的中药材生产少走弯路,其发展的起点就会相对高一些。就我省发展规模中药材生产来说,首先不是建立生产基地,而是重在打基础。把各方面的基础工作铺垫好,才能让农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始种、养殖中药材,这样才能不至于“药贱伤农”,才能在林林总总的药业集团和药业公司的规模生产中站住脚跟,才能争得“中药材蛋糕”的一部分。     (一)明确发展思路     我省的中药材生产,须以自身良好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中药材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药产业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实施中药GAP、GMP、GSP,规范中药材深度加工、经营秩序,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和龙头带动战略,实现中药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均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确定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规范化种植。同时大力整治规范中药材市场,完善充实市场的各种功能,使之成为辐射全国的世界性中药材市场。     (三)推广“公司+农户”的基本模式     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发展较好的省份,大多采取的是这种模式。因为,提供生产信息、保证药材销路的是收购企业、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也是企业。所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应是我省发展药业的最佳模式。     (四)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生产     我省大面积的林区是种植中药材的绝好区域,但是,广袤的平原地区同样适合许多中药材的生长。即使是盐碱地为主的白城地区,同样适合种植各种中药材。据悉,罗布麻就是生长在盐碱地区抗逆性很强的多年生草本药材。开发价值非常高。在我省西部开发,还有利于规模生产。     (五)从源头抓质量     据悉,目前制约国内中草药出口的主要原因是重金属含量高和农药残留量过高这两个问题。所以,种植中药材首先必须根据国家的GAP要求,高标准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示范推广”的总体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按照GAP要求,选定主要地产品种,建立示范田区,逐步推广扩大,实现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从而使中药材生产在质量上有一个好的前提条件,使人们牢牢树立起品牌意识。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把好原料这一关非常重要。所以,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把地道的药材当作原料的首选择,像浙江的浙贝母、杭菊花,“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川牛膝(即四川出产的牛膝)、广木香(广东出产的木香)。第二,建立各地区的特色中药GAP生产基地。开展中药材GAP关键技术的研究,选择有地方特色的药材进行GAP标准化研究,同时完成这些品种的标准操作规程(简称SOP)制定工作。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筛选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实现优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产业化基地。第三,将长白山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人文景观和中医药文化整合起来,建立东北长白山药源基地。同时,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完善中药材市场功能。实施中药GSP,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建设现代中药营销网络,逐步形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药材物流中心,继而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第四,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扶持、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县、市、省三级龙头企业群。加快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步伐,不断扩大规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第五,以科技为先导,全力推进中药产业科技创新。增加中药产业化科技投入,加强中药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和知识产权产业链的连结,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跳跃式发展。第六,搞好基层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采取专业培训、科技下乡等办法,在3―5年内形成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第七,努力建立中药产销信息网络。加快全国中药材经济指数系统的软件开发,发挥重点地区中药材市场信息中心的辐射功能,与各地区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培育药材专业经济组织,发挥药材专业经济组织及药材种植大户、经销大户的作用,及时提供药材市场信息,预测市场行情,指导药材种植。第八,同国内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产销关系,把GAP中药材生产基地变成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签订长期供销合同,以销定产,防止盲目种植,避免中药材产品积压。     (六)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实施中药材产业化的投入,重点解决中药材GAP研究实施、优质种苗繁育、中成药新品种、新工艺等基础性研究,以及中药材科技宣传培训、信息网络建设的资金困难问题;将山区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农业科技开发资金中增加对中药材的投入,扶持龙头企业、种植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降低门槛,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中药材科研、种植、加工和经营。在土地承包、退耕还林中,将中药材列入经济作物,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发展。加强对中药产业的监督管理,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总之,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总体布局与区域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企业为主相结合、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中药与中医现代化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我省中药种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