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机构看法) 中国企业步入国际舞台需要超宏观视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05:4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编者按:11月29日,中航油爆出石油期货投资巨亏5.5亿美元的新闻。消息甫出,举世愕然!这是因为:其一,中航油巨亏是近十年来我国最大的国际投资市场亏损事件;其二,中航油巨亏发生在我国能源价格受石油价格影响强烈,价格调控效力逐渐弱化的时期;其三,中航油巨亏发生在我国正在争取石油定价权的关键时期;其四,中航油巨亏发生在因应WTO协议,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构造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和投资品种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中航油巨亏事件,如果不能从国际地缘政治,国家能源战略,从中国企业步入国际经济舞
台所面临的超宏观因素等方面的挑战加以分析,将会过于关注个案本身,忽视其消极影响和典型意义。

  中航油不该是个孤立的个案,它关乎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视野和什么样的运作机制参与国际竞争、把握市场机会、控制经营风险。特别是在投资战略上,如何把握好与投资市场密切相关的七个因素,非常重要。这七个因素:一是国际地缘政治;二是国家资源(能源)战略;三是国际投资市场规则;四是周边投资市场动向;五是投资品技术走势特征;六是投资品主力动向;七是入市风险控制。通常,人们对具体的技术指标比较在意,对一些宏观、超宏观因素比较忽视。正是这种忽视,导致了中航油的翻船。这是其他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尤其要汲取的教训。

  当前,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后,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前给中航油带来机遇的市场要素也随之发生了调整,由于中航油没有对市场要素发生的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因此这次它倒下了。

  但是,作为中航油一家公司而言,没有及时把握好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公司输了,有其原因。但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一些重大的超宏观因素的把握已经超出了一个公司管理层的能力范围。

  然而,中航油事件对于我国众多参与国际石油市场和国内石油市场开放的公司而言,不应因此受到重大影响。毕竟,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随着我国对外石油购买量的不断增大,我们必须加入到国际石油市场中去,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拓展国际石油市场做好准备工作。

  中航油事件已经过去,但总结中航油事件的经验教训可以让我们更加重视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大,我们必须多关心一些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增强我们下一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探索开放我国石油市场的经验。

  油价机制和游资炒作的超宏观因素

  新世纪之交以来持续上升的油价和1973年、1979年石油危机的油价上涨时的油价形成机制不同。在1973年和1979年油价上涨中,推动油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地缘政治及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的石油供应减少和不稳定的石油供应预期,推动了油价爆涨。

  在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机中,石油地质资源储藏的约束和石油生产能力的约束尚没有成为影响油价剧烈波动的核心因素。同时,由于当前影响世界石油价格的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尚没有推出,所以游资在两次石油危机中没有成为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

  但是,新世纪之交以来的油价上涨(其实,向前追溯,近两年的油价上涨是1999年油价从低谷回升的延续),不但面临了石油生产能力接近极限这种供给和需求均衡没办法回避的现实,而且大量游资流入以石油期货为主体的投资市场,恶炒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的石油供应能力波动预期,推高或打压着油价。

  考察游资炒作油价的机制,可以发现石油作为现代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国际游资大规模地的流入、炒作,在必备的三个约束条件中大做文章:其一,主要石油生产国和主要石油消费国存在国别差异,一国的能源或油价政策难以完全左右油价走势;其二,石油的生产能力接近石油供给和需求均衡的极限,石油产量的微弱波动或某些国家石油(能源)政策调整,能够形成油价的波动;其三,主要石油生产和贸易出口国,国内政局或地缘政治十分不稳定,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贸易出口量极易受其国内政局或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影响。

  考察石油地质资源储藏的分布、生产和消费状况,以及石油供给和消费均衡的现实,可以发现,当前国际游资大规模进入、炒作石油投资工具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石油是当前世界消费量最大的经济资源,年需求量近40亿吨,市场规模巨大,能够容纳巨量的资金进出。

  2004年初以来,国际游资利用主要产油国--中东的地缘政治局势不稳,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和委内瑞拉国内政局动荡,石油供给能力存在变数的预期,爆炒油价,致使欧配克和其他产油国几乎竭尽产能也难以平抑油价。

  2004年8月23日后,油价已经震动了美国、西欧、中国等国家决策层,一些大国的首脑要求俄罗斯慎重处理尤科斯事件,保证石油供应。于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增加石油产量。同时,部分国家散布动用石油战略储备平抑油价的消息,力图促进油价下调。

  但是,目前油价向下调整需要的相关条件仍不稳定,石油消费主体的北半球即将进入用油高峰的冬季,两个最大的产油中心中东和里海周边地缘政治变数依然,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仍然强劲;同时,随着英国进入石油净进口国的行列,石油供给结构正在面临调整;另外,作为美国后院的南美产油国,发生工潮和政局动荡影响石油产量的风险也存在。

  游资不会放弃这些影响油价的预期,恶炒油价爆赚其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当前各石油消费大国都在角逐中东和里海周边石油资源的取得通道,其斗争演绎中也蕴藏着游资爆炒油价的获利机会,因此,油价不会太平(在全球石油消费量接近40亿吨水平和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游资外溢的背景下,美国调控油价的能力已经降低,高油价的控制已经超出了美国常规经济手段的范围)。

  于是,石油产能给予世界石油供给和需求均衡的缓冲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与石油生产能力相关的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层面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石油供给和消费脆弱的均衡,并形成油价的波动。

  油价机制和美元汇率剧烈波动

  1960年代后,美国经济资源配置逐渐由以前技术优势的设备、装备技术和部分产品品质输出,换取美国境内急需的经济资源--进口石油等原材料资源和初级加工产品,逐步演化为通过美元境外发行--输出美元,支持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但是,为了获取境外经济资源产生的过渡美元发行,首先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设定的黄金--美元挂钩的体系,其次境外美元存量急剧增长形成了境外美元游资。

  美元的过渡发行导致其缺少黄金储备支持,奏响了黄金--美元体系解体的序曲,并在1973年演出了该体系的绝响。

  黄金和美元脱钩并没有解决美国经济体系和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存在的问题,贸易和联邦预算赤字的持续增加导致了美元发行的依赖,产生了该阶段保护美元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地位和境外外汇储备地位的战略任务。很清楚,美元的这些地位一旦缺失,美元支配境外经济资源的能力也将丧失。

  于是,美国主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6年召开会议,通过黄金非货币化和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的决议,美元成了国际间协议支撑的国际货币。但是,其后的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仍然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构成了严重冲击,金价爆涨。

  1980年代,里根入主白宫,实行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启动金融创新,开放货币市场、期货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和黄金市场发展的战略,采取吸纳游资、减缓游资对实体经济冲击的政策措施。里根执政两任,经济成就卓著,历经老布什总统过渡,在克林顿任上产生了显著成效。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一方面承接了前任总统经济治理的成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带来的经济资源供给方面的宽松环境,利用美国在电子、信息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构筑美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新渠道。于是,克林顿任内经济成就辉煌,经济高速增长,通货膨胀的阴影远去,美元对主要货币大幅升值,证券市场牛劲冲天,给国民带来了强烈的财富幻觉。同期,美国联邦财政预算出现赢余,创造了近几十年美国财政史上的奇迹。执政后期,推出新经济概念,将新经济泡沫吹至即将破裂的边缘,同时也将美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发展的规模推到了极致。

  2000年小布什入主白宫,新经济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能力风光难续。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影响重大的9·11事件,美元对主要货币开始贬值。同时,里根总统时期构造的吸纳游资的办法,使虚拟经济市场吸纳游资能力也达到了极限,游资溢出冲击实体经济,推动以石油为基础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2002年初,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与美元抗衡的货币。同时,在反恐和货币地位保卫压力下,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阶段,贸易赤字和联邦预算赤字出现了创纪录的增长,加快了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贬值的速度,进一步推动了以石油为基础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

  在今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如果美国因战略反恐等因素形成的双高赤字不能缓解,汇率仍然是推动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之一。

  油价机制和广泛的国家石油(能源)安全战略

  受美国在世界石油蕴藏丰富地区渗透、俄罗斯石油外交花样百出的影响,以及主要石油生产国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工业化国家、甚至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关注自身的石油(能源)安全问题。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国防的血液与基础能源,能否取得稳定的资源储藏,并且以较低的油价取得石油供给,是工业化国家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条件。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自身的石油取得渠道和石油安全问题,这里是其注脚。

  近年来,随着9·11事件后文明间的冲突逐渐明朗化,蕴藏着丰富石油地质资源储藏的中东伊斯兰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文明间的冲突引发地缘政治间冲突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为了争夺石油地质资源,爆发地区之间冲突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石油地质资源储藏取得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差,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石油安全和战略问题,并且许多国家已将石油战略安全作为外交和国家战略展开的重要工作。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国家石油安全和战略问题,纷纷建立各自的石油安全战略和战略石油储备,石油供给和需求平衡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于是,石油地质资源储量相对较少的国家或地区已经尽量减少本土石油开采量,在设法延长本土石油地质资源储藏开采年限的同时,采取尽可能从石油市场进口石油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抑制了现有石油生产能力的发挥,减少了石油市场的原油供给量;另一方面这种政策措施又扩大了石油市场的原油需求量。这种局面的存在,扩大了石油市场的原油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促进了当前石油市场高油价局面的形成。

  对于石油地质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而言,为了利用大自然馈赠的石油地质资源更多地配置其它国家的社会经济财富,促使他们维持较高的石油市场油价,在一定限度内采取限制石油产量的战略。

  从石油工业史考察,虽然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采取石油安全战略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但是随着重要的产油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石油地质资源的日益枯竭(以2001年的石油开采量21500万吨计算,其石油地质资源量只能开采到2007年前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石油产量随着资源减少产能下降,这种影响会进一步加剧。与此相对应,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石油供给相对短缺的局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延续,并作用于油价,推动油价上涨。

  上面我们梳理了石油期货这个投资品种复杂的超宏观因素。放眼国际投资市场,其他投资品种又何尝不受那些复杂因素影响呢?而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企业如果不研究这些超宏观因素,难免会吃苦头,难免要碰到许多周折。

  观点:文化冲突等超宏观因素影响油价形成机制

  1、能源(石油)消费和油价机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在现代文明史中,以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分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演化发展,与以钢铁为主体的材料载体发展和以煤炭、石油为载体的能源结构转换密切相关。

  在工业化进程中,以蒸气机为动力的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铺设,提高了社会经济资源生产、流转的经济半径。其后,电力和石油渐次进入现代能源领域,再次提高了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资源生产的工业化程度,并且使运输的成本变得十分经济,部分社会经济资源生产的经济半径几乎抵达了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与此相对应,在现代能源得到广泛应用的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社会财富总量大幅增长,社会个体的生活水平变得富裕。与此相对应,现代社会也搭在了能源消费的基础之上。

  在工业化国家中,石油是能源消费的主题,因此,石油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和战略安全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运行的血液,是牵动国际政治神经的资源。

  同时,由于工业化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在6-7吨标准煤/年(其中,加拿大人均超过了14吨标准煤/年,美国人均超过了12吨标准煤/年和3吨石油/年),是消费量最大的经济资源,其中石油是其能源消费的主体。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带动能源总体价格的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的推动力。因此,历史上石油价格的剧烈上涨都带来了严重或恶性的通货膨胀。

  又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十分发达的经济体,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会带来极为严重的虚拟经济市场冲击,造成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形成金融资产缩水。尤其是对美国这样的虚拟经济和金融市场十分发达的国家而言,石油价格大幅上扬形成的社会经济后果更为明显。

  2、油价机制与动荡的地缘政治。

  由于地球古地质构造的原因,重要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的地质储藏分布十分不均匀(由于地貌和气候的原因,水能的分布也不均匀)。至新千年到来之际,世界已探明石油可采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与其它产油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是,中东地区产油国石油产量中,国际贸易所占的比重很大,如石油生产大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石油贸易量占石油产量的80%左右,是世界石油贸易的有生力量。因此中东地区是否稳定,是油价能否稳定的重要条件。

  2001年美国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发动了战略反恐,其战争已经指向了伊斯兰文明核心地区和石油储藏地。中东的地缘政治变得愈加扑朔迷离。于是,国际石油供给的稳定性预期变得十分不稳定,成为影响众多国家和地区石油(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因此,中东的地缘政治也已成为牵动国际油价的重要神经。世界石油消费量统计:1965-2003单位:百万吨年份消费量年份 消费量 年份 消费量1965 1528.6 1978 3056.8 1991 3134.81966 1644.919793104.7 1992 3167.01967 1762.4 1980 2974.7 1993 3139.319681911.21981 2870.7 1994 3198.51969 2075.1 1982 2778.2 19953246.319702252.9 1983 2762.8 1996 3322.71971 2375.4 1984 2814.819973398.01972 2554.2 1985 2802.2 1998 3416.91973 2752.4 19862890.41999 3485.11974 2708.3 1987 2946.3 2000 3526.11975 2676.619883037.0 2001 3538.21976 2851.2 1989 3085.4 2002 3562.619772945.31990 3138.0 2003 3636.6上海证券报 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刘涛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