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政宜
浙江省企业调查队通过浙、沪、苏互迁互移企业对迁入地投资环境的评价,比较两省一市投资环境存在的差异,也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改善浙江的投资环境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该课题负责人徐海彪表示,浙江省应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和机关效能建设,加快政
府职能的转变,加大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他建议,一是要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创新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二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三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四是要加强协调和服务,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投资限制领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培育市场体系;五是大力宣传“浙江精神”,继续抓好“信用浙江”建设,为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此外,浙江省要加快“五大百亿”工程建设,缓解电力、交通等“瓶颈”的制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增强要素供给能力。
同时,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和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环境。国外经验表明,外来投资主要起催化作用,发展本地产业集群至关重要,一个地区对资本和技术的吸引,主要蕴藏在本地企业群中,不仅会把吸引来的企业根植于此,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新企业繁殖和成长。
因此,浙江省要从现有的块状经济、小规模经营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着力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为承接国际资本、产业转移搭建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努力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品牌响、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分工协作网络体系,整合提升各类园区,构筑有利于吸引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培育一批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的核心区块。加强科学规划和政策导向,构建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功能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努力培育一批以核心区块为支撑、民资与外资并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储小华表示,通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引导民营经济“二次飞跃”,创造产业升级的投资环境。
在资源瓶颈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影响下,因为资源环境的地域差异,产业的空间转移已不可避免。如何解决传统产业的升级跟进和新兴产业的拓展,以避免产业的空洞化和竞争的边缘化,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要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引导企业加快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速改造和淘汰落后的设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档次,克服单纯依靠消耗资源、能源发展的老路子,走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挖潜,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并在税收上给予支持,对于有重大科技贡献的个人要加大奖励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对经营效益的贡献率。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10日 第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