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积聚人气 贺岁片再度引起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6:46 新华网 | |||||||||
    刚近岁末,贺岁电影再次引人注目,今年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周星驰的《功夫》,还有冯巩自编自导自演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都让人们有所期待。     不管是冷静的批评或者表扬、激烈的谩骂或者恶捧,都可以看出人们对电影艺术的热情和兴趣,对中国电影振兴的期盼,表明中国电影已积聚了一定的人气。
    人气表现在电影总能不断地成为话题,2004年是中国电影话题不断的一年。眼前冯小刚的例行贺岁片还没有公映,关于影片的故事、影片的阵容、影片拍摄花絮、冯导演的风格是否改变,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业内人士预见,年末国产电影又将迎来一个票房高峰,电影又将成为一个话题。     不久前,青年导演陆川执导的《可可西里》在东京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虽未能问鼎“金麒麟”,也被业内外人士认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和过去不少赢得国外奖项却未能赢得市场的影片相比,《可可西里》在国内上映好评如潮和票房节节攀升,证明了叫好的电影也可以叫座。     欣喜的各界观众认为:“《可可西里》是中国电影美学的革命。”“10年来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有评论认为,像陆川这样的青年导演,出道不久即有如此上佳表现,隐隐显示着中国电影一种期待勃发的力量。在中国电影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之际,人们完全有理由乐观地推断,陆川不会只有一个,更优秀的导演将会破土而出。再联系到年初一批“地下导演”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后走到地上,人们期望,曾经寄寓着几代人美好回忆的中国电影,在经历了低谷徘徊后,东山再起。     据广电总局电影局介绍,今年我国电影产量将突破200部,远远超过去年的140部;今年元旦启动的第八届夏衍电影文学奖剧本征集工作,目前已收到参评剧本300多部,预计到年底截稿时来稿总数可望超过去年的413部。全国电影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前所未有的活力。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进展顺利、初见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充满希望。     虽然精品力作并不多,但今年的影片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夏季上映的《十面埋伏》,凭借成功的商业运作令人刮目相看,其市场业绩表明,在中外大片的激烈竞争中,国产电影的市场运作也驾轻就熟。此外,中影集团、上影集团等单位摄制的《疑案忠魂》《自娱自乐》《我们手拉手》等影片,对不同层次的电影市场做了积极的尝试。以《张思德》《郑培民》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票房都有望在2000万元以上。     电影局局长童刚说,电影产品单纯依靠票房收入的单一经营方式已经打破,影院票房以外的收入在影片的整体效益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电影音像市场空前活跃起来,国产影片的DVD、VCD版权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出售电视播映权、预售海外版权、打入国际电影市场、电影形象产品的开发等丰富的电影盈利模式都拓宽了影片的销售渠道。电影产品在完整的产业链中开始出现资金的良性循环,逐步恢复起电影制片的“造血功能”。     广电总局等部门近日发布的《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和由此带动成立的一批中外合资影视制作公司,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政策首次明确了社会资本可以成立电影制片公司和电影技术公司,明确外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电影技术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公司。这是继拍摄电影的准入、电影审查、发行商的资质等方面的政策趋向宽松之后,电影的融资渠道也得以大大拓宽。     中国电影这样的发展势头和人们如此热情的关注,总让人觉得每年票房不应该只在10亿元上下徘徊。据中影集团介绍,中国观众看电影的高峰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年有297亿观影人次,那时每人每年至少看10场电影,即使按1角钱一张票算,也有30亿的收入。现在由于音像市场和电视市场的发展,观影人数大幅度减少,但从人们对电影的关注度可以推断,如果人们都可以从正当的渠道看电影的话,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无法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