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四盟市与东三省内在联系及合作开发构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3: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内蒙古东四盟市地处内蒙古的东北部,与东北三省区位相连,自然地理环境相似,有较长的国境线,有通向内陆和俄蒙的口岸以及比较畅通的交通条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格局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内蒙古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在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内蒙古东四盟市也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运
    一、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内蒙古东四盟市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相邻,与俄罗斯、蒙古两国接壤,有漫长的边境线,是东北三省与广大的内蒙古地区联系的纽带,是东北经济区通往俄罗斯、蒙古及欧洲的通道,对于拓宽东北经济区对外开放渠道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内蒙古东四盟市有土地面积46.23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总面积的39.1%,占东北经济区总面积的37%;2003年年末总人口合计为1190.1万人,占内蒙古总人口的50%,占东北经济区总人口的10%。     1.经济总量。2003年,内蒙古东四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77.1亿元,占内蒙古生产总值的36.1%,占东北经济区生产总值的5.7%。人均GDP为6489元,比内蒙古平均水平低2486元,比东北经济区平均水平低5028元。东四盟市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占内蒙古的24.6%,占东北经济区的4.5%。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35元,比内蒙古平均水平低349元,比东北经济区平均水平低411元。     2.经济结构。2003年,内蒙古东四盟市分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1:32.8:39.1,从东四盟市三次产业的比例对比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比内蒙古高8.6个百分点,比东北经济区高1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内蒙古低12.5个百分点,比东北经济区低1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内蒙古高3.9个百分点,比东北经济区高2.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内蒙古东四盟市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工业中的传统产业仍是主体。当然近几年东四盟市一些企业如草原兴发(资讯 行情 论坛)、科尔沁乳业、海拉尔啤酒等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但东四盟市潜在的资源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城市建设。2003年,内蒙古东四盟市共有盟辖市(包括市辖区)13个,城市的非农人口为365.24万人,占东四盟市总人口的30%,比内蒙古的平均水平低3.9个百分点,比东北经济区的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而城市规模小,13个盟辖市(区)中人口超过50万的只有2个,人口在20―50万的有6个,人口在10―20的有2个,人口在10―5万的有3个,人口最多的是通辽市科尔沁区80.2万人,最少的是兴安盟的阿尔山市只有5万人。与东北三省相差甚远,东北三省有城市90个,其中200万以上有4个,100―200万有9个,50―100万有45个,20―50万有26个,而内蒙古总共才有城市20个,其中100―200万有3个,50―100万有2个,20―50万有8个。     4.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内蒙古东四盟市公路运输线路总长度为3.42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23万公里,分别占内蒙古的46.2%和49.5%,分别占东北经济区的17.7%和17.6%。城镇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3829公里,液化石油气供气量5.36亿立方米,分别占内蒙古的33.5%和35.4%;城市实有铺装道路长度1219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长度1253公里,城市供热面积2472万平方米,分别占内蒙古城市的36%、31%和31.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2平方米,比东北三省低3.71平方米。拥有邮电局所757(处),占内蒙古的45%。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普通中学和小学各1013所和4765所,分别占内蒙古的14.8%、58%和61.4%。拥有医院卫生院827个,占内蒙古的46%。     5.自然资源。内蒙古东四盟市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有:一是丰富的矿产储量,且开采度较低。这里有煤碳、黑色金属矿(有铁锌矿)、有色金属矿(有铜银矿、多金属矿、铅锌矿)、贵金属矿(有砂金矿、铅锌银矿)、非金属矿(有型砂矿、硫铁矿、芒硝矿)等;仅呼伦贝尔市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和的1.8倍,赤峰市是国家重要的黄金产地和能源及有色金属基地,这些矿产资源为发展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提供了优越条件。二是拥有发展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这里人均耕地面积和草原面积比较多。土地和耕地资源的质量、水资源都好于内蒙古中西地区。降雨量普遍在350毫米以上;广袤的土地资源,拥有耕地面积5529万亩,占内蒙古耕地总面积的52%,人均耕地面积4.65亩,比内蒙古人均耕地多0.18亩;拥有天然草场2.5亿亩,占内蒙古天然草场的19%,人均草原面积21亩;拥有水资源399.06亿立方米,占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的78%,仅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立方米,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万立方米,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66倍。拥有林地面积3亿亩,占内蒙古林地总面积的90%以上,人均林地面积25.2亩,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三是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特色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截至2003年,内蒙古人均油料、牛羊肉、牛奶的占有产量分别比东北三省高183%、159%和280%。东四盟市具有独特的生物资源,仅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种类点全国种类总数的12.3%,占自治区的70%以上。在这些动物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在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等60多种。四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东四盟市有大兴安岭天然原始森林、呼伦湖、贝尔湖、达里湖、科尔沁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有被誉为“圣水神泉”的阿尔山温泉群,不仅山川秀丽,而且气候凉爽,生态旅游条件非常好。赤峰市有以辽上京为中心的辽代文物古迹名胜区、以龙泉寺为中心的宗教寺庙名胜区、以其甘为中心的大漠风光名胜区、以辽中京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名胜区,可观赏草原、湖泊、文物古迹、沙漠、森林等不同风光,赤峰市巴林奇石作为艺术瑰宝蜚声海内外。     二、内蒙古东四盟市与东北三省的经济联系及其合作基础     内蒙古东四盟市与东北三省不仅自然条件相似,而且文化相同,发展历史相同,人才、技术、自然资源等方面互补性与合作可能性较强,有许多相同、相近、相互联系的诸多因素,使内蒙古东四盟市与东北三省之间的经济内在联系紧密,经济关联较强,奠定了作为一个统一经济区的基础。     (一)自然资源的互补性强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矿产资源总体优势逐渐丧失,其中石油、煤炭、有色金属、林木等资源的丰度已经明显下降,并不可避免地导致矿产采掘业的整体萎缩,资源产业走向衰退期。而内蒙古东四盟市矿产储量非常丰富,且开采度较低,同时土地、森林、草原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比较多。这样,在省际间就能起到一定的分工协作、互相补充的作用。     (二)产业上的带动与关联比较密切     内蒙古东四盟市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有一定的优势,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潜力较大。而东北三省装备工业具备相对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对内蒙古东四盟市产生影响。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历史上就与内蒙古东四盟市有过协作,主要公路、“五五”时期的工业项目,大多是东四盟市在划归东北三省时建立的。目前东四盟市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80%来自东北三省。在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时候,无论是地理、人文及经济区上都离不开相互的协作和带动。     (三)技术上的支持有待加强     东北三省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内蒙古东四盟市可以充分利用东北三省这一优势,进行技术合作。按照专业化分工,与东北三省进行企业联合。内蒙古东四盟市发挥资源优势与劳动力优势吸引东北三省特别是辽宁省的企业到东四盟市投资办厂,利用其区位优势,将产品打到国内外市场。发挥地广人少的优势,合作开发山地、草原、湖泊、河流等资源,开发绿色食品、保健品、中草药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另外,东北三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集中,形成不同特点的科研、开发、咨询、信息中心,在冶金、石化、机械、农林、生物工程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这些领先技术不仅在各自省域内发挥作用,可以直接向内蒙古东四盟市输出,从而带动东四盟市科技水平的提高。     (四)人才方面的支持有待加大     内蒙古东四盟市人才资源明显不足,知识和技术能力普遍薄弱,而且分布不均。目前东四盟市每万人在校大学生只有23人,比内蒙古平均水平少43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仅有5000多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仅1365人,分别占内蒙古的15%和14%;R&D(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比内蒙古平均水平低60%。东北三省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合作,可以补充内蒙古东四盟市人才不足的问题。     (五)交通运输的连接比较紧密     东北三省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构成的区域交通体系。东北三省现有高速公路2592公里,一级公路3283公里。辽宁铁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公里,是全国铁路密度最高的省份,并且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省辖市有高速公路网联通的省。内蒙古东四盟市可以利用东北三省交通方面的优势,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战略的有利时机,提高路网等级和通达深度,改善公路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自己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在连接东中西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内蒙古东四盟市与东北三省经济合作的模式及对策选择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战略任务。内蒙古东四盟市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起动将带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投资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从国家重点支持地区的发展历程看,都有一个在初期投资快速增长的现象,比如广东1992-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68.3%;上海1993-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6.5%。2000―2003年间西部大开发的12个省市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354亿元,占同期全国的20.9%。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4年累计达4000多亿元,其中长期建设国债资金2200多亿元。4年里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50项重点建设工程,投资总额为73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虽然今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投资的宏观调控,但对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仍较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批百个项目已敲定。当然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深重,东四盟市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也落后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直接影响了资本投入的效果、劳动力自由流动能力、非国有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经济活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社会发展成本偏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如何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的机遇,加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加快自身的发展,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西部大开发给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东四盟市也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重点,选准突破口,促进整体经济加快发展。     (一)合作的模式选择     ――按照专业分工与东北三省进行合作,重点发展煤电及重化工。我们应该看到,东北三省经济基础尽管较好,但是很多曾经起主导作用的资源型的支柱产业,由于资源的减少而衰弱,因此,发展接续产业,增强其后劲十分必要。而内蒙古东四盟市完全可以发挥自己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与东北三省进行多方面的合作。资源型产业发展必须在考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资源型产业将继续担当着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供应的重任。未来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要注重资源深加工和转化增值,延伸产业链,并注重资源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业依托矿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把“原料矿业”转化为“成品矿业”,作为资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如煤炭可以实行以煤发电、以电炼铝、煤电铝、煤化工等为主的转化,重点是发展重化工,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特色产业合作开发模式,重点是农畜产品加工业。内蒙古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肉类、奶类、绒毛等产量列居全国前列。以内蒙古东四盟市所具有的山地、草原、湖泊等很多特色资源,来吸引包括东北三省在内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合作开发绿色食品、保健品、中蒙药等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工程等,形成规模优势,提高效益,形成优势产业,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的合作模式,重点是口岸建设。内蒙古东四盟市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而东北三省尤其是辽宁省对外开放程度高,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东四盟市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与劳动力吸引东北三省以及国内外大企业到内蒙古东四盟市投资,同时发挥满洲里国内陆路最大的过货口岸作用,将自己以及东北三省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二)合作对策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东中西部对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六五”和“七五”时期,内蒙古对东部地区的投资规模超过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中西部,这两个时期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由于自然条件和客观原因等影响,进入“八五”时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得到优先发展,而且发展势头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使内蒙古东四盟市目前在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位次后移。当前,东四盟市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发挥各方面的潜在优势,加强合作,加快自己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发展特色经济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充分发挥内蒙古东四盟市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自己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努力做好旅游业这篇大文章。     加快东四盟市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以煤电转换为重点,加快培育煤电冶金产业集群和以煤电化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从而提高传统产业向高集中度、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方面转化,进一步提升煤电及重化工在东北经济区资源产业加工上的竞争优势。     2.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公路交通干线、铁路主线、民航机场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与内蒙古中西部、京津唐、东北三省以及连接俄罗斯、蒙古的运输通道,形成综合运输体系,要充分利用好东四盟市的口岸资源,通过口岸建设发展口岸经济。要加快赤峰市、通辽市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资源富集区域的基地建设、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建设,并逐步扩大规模,推进东四盟市的城镇化进程。     3.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加大内蒙古东四盟市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普九教育工作。提高和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研究与开发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东四盟市科技进步。     4.全方位扩大对外开发。要紧紧抓住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多渠道、多方式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建设。对外开放要以中心城市、边境口岸城市、重要工矿城市、经济开发区以及生态环境治理区为重点,逐步辐射和带动整个东四盟市。要发挥沿边对外贸易的优势,积极开拓俄蒙市场。要进一步扩大内蒙古东四盟市对内开放,加强与东北三省经济技术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大企业到东四盟市投资建厂、开发资源、改造传统产业。继续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东北三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和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