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部崛起:安徽有条件率先突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访安徽省省长王金山

  时报专访 本报记者 包月阳 单羽青 孟歌

  受资源禀赋、政策倾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几年,作为粮食主产区或能源基地的中部六省在国民经济全局中的地位下降,困难增加,不“东”不“西”的自嘲形象地折射出中
部省份现实的隐痛和无奈。

  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同时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崛起由此成为继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又一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课题。

  秋日的合肥细雨蒙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名为“安徽崛起之路”的理论研讨会在合肥掀起了一场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讨论。在这次研讨会上,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安徽可以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率先突破”的论断,赢得与会官员、学者、企业家的热烈掌声。会后,本报记者采访了王金山省长,请他详述安徽对中部崛起的思索和理解。

  安徽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从发展情况和既有条件看,在“十一五”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现在,中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部六省的发展格局中,安徽省是如何定位的?

  王金山:安徽目前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当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改革开放25年来,安徽省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年均增长达10.4%。近两年的形势更让人看到了希望。2003年,安徽省在抗击非典和50年未遇大洪灾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这是安徽的经济增长速度经过5年徘徊之后首次突破9%,表明整体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而且,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利润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出口增长22.3%,我们期盼了多年的三大需求同步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开始显现。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宏观调控对安徽经济有影响吗?

  王金山: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一出台,我们就把它看成是加快安徽发展的机遇及时提出了“服从宏观调控,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扩大改革开放,抢抓机遇发展”的总体要求。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把该控的控制住,该调的调整好,该上的抓上去,并积极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煤电油运、土地和资金等突出问题,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安徽经济呈现出三次产业全面快速增长、三大需求同时拉动增长、经济效益实现同步增长的特点。前三季度,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454.9亿元,同比增长13.1%,创1998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外贸进出口总额53.5亿美元,增长21.2%,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8%,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8%,均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全省夏粮总产达172亿斤,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可达550亿斤,增产100亿斤;财政收入完成449.5亿元,增长28.3%,预计全年增收100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农民现金收入增长27.3%,多项指标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固有的。但总的说,安徽经济目前的势头很好: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自主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分析这两年的情况,可以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和上升阶段,安徽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此外,从经济发展的阶段上说,安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央去年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决策,给安徽省带来新的战略机遇。我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安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在中部崛起大潮中率先实现突破。

  沿江通海、承东启西是率先崛起的重要区位优势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您认为安徽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哪些当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王金山:我想,这种当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来自三方面。

  首先就是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在区位方面,安徽作为中部连接东部地区的桥头堡,沿江通海、承东启西,与长三角无缝对接,与珠三角地域相近,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带,这是中部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交通方面,安徽与东部地区快速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最近铁道部与安徽签署部省合作协议,于近期开工建设合肥-南京、合肥-武汉、铜陵-九江三条铁路线。通过这些重大交通骨干网络的不断完善,相信安徽连贯东中西的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在能源方面,凭借丰富的煤炭、矿产、农产品等资源,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安徽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地位进一步确立。而在产业方面,安徽业已形成以汽车及工程机械、农产品深加工、能源、原材料、家电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涌现出奇瑞轿车、江淮汽车、丰原农产品、华茂纺织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这些综合优势正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全面释放,使安徽应该也完全能够在中部崛起中率先突破。

  中国经济时报:铁路建设的投资额是多少?建设周期大约有多长?

  王金山:总投资将近1000亿元,在安徽省境内现有铁路营业里程2219公里的基础上,2010年以前新建铁路2850多公里。境内铁路网建设重点有四部分:建设以合肥枢纽为中心的国家干线铁路,提高安徽省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建设与东部地区连接的通道,加速安徽与长江三角洲的融合;建设以“两淮”亿吨煤炭基地为重点的煤炭外运通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提高铁路站场的运输能力,充分发挥铁路网的整体作用。这些新建铁路将构成安徽完善的铁路交通网,确立合肥连接东部与中西部的重要铁路枢纽地位,缩短安徽至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实现与长江三角洲的实质性融合。

  合肥-南京、合肥-武汉、铜陵-九江三条干线计划今年12月中旬完成征地,年底开工,争取2010年前与原来的“断头路”全部接通。这是很了不起的,是长三角的一个新通道。从合肥到南京,原来要绕道蚌埠,行程4小时,直通后只需要1小时,到上海只要2.5小时,接通武汉才是建设了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新通道,是承东启西的高架桥。

  中国经济时报:这些投资是中央财政的资金吗?

  王金山:是。但我们和铁道部协商好了,将对这次新建铁路的投资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国铁由国家投资的单一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建设。具体方法是:客运专线(包括快速铁路)由铁道部和地方合资建设,并组建合资公司;一般路网新线由地方负责路基及以下工程投资或承担征地拆迁费用,征迁费用经省、部认定后作为资本金入股,铁道部负责路基以上部分投资。现有国家铁路改造由铁道部投资,地方按照部、省商定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负责征地拆迁工作。

  在结构调整中,安徽有望成为政策倾斜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经济时报:除上述资源条件外,安徽还具有哪些当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王金山:还有就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良好的政策机遇。在中部崛起、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国家将重点支持中部地区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对中部粮食主产区投入,加强能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这些,无论是即期的还是长远的,安徽都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要求,在国家重点支持的范围内,只要抓好用足政策机遇,就能够成为国家政策倾斜中的最大受益者,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经济时报:安徽打算如何用足用好这些机遇?

  王金山: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我们在全面分析形势、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去年作出了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的重大决策,即加快八大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建设,确保在2007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目标。这个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涵盖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核心任务是通过重要产业基地和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发挥安徽省的资源优势,强化发展基础,进一步锻造安徽工业化脊梁,全面提高安徽经济综合竞争力。

  在“861”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我们提出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举全省之力,建成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工程,努力使之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安徽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包括800个项目、总投资达万亿的重点项目库,下一步还将结合“十一五”规划,陆续推出一批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力争今后每年增加的项目储备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为未来更快更好发展夯实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这个计划进展怎样?

  王金山:今年以来,“861”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其中马钢冷热轧薄板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江汽汽车发动机、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能源、治淮、快速交通网等基础建设项目进展加快,“生态安徽”、“数字安徽”、“信用安徽”建设也在扎实推进。特别是对电力、煤炭、马钢、海螺、铜陵有色、安庆石化、奇瑞、江汽等20个重大项目,省政府直接进行调度,确保建成后形成1-2个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2-3个300亿元以上、6-7个100亿元以上,对内有带动力、对外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