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上海化工区:循环圈里做“减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08:51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江)上海化工区管委会负责人昨天透露,化工区拟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建设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废水工程,实现区内污水零排放。从测算时的日排废水15万吨,到目前实际日排废水1.5万吨,再到几年后的零排放,在上海化工区,类似精彩的“减法”不胜枚举:项目大了,投资成本却减了;项目多了,消耗能源却减了;项目密了,废污排放却减了……多重循环经济圈的建立,使开工3年多的化工区驶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良性轨道。

  “减法”得益于企业内部循环圈。严把项目审批关,化工区始终引导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推进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从源头减少污染废弃物的产生。如巴斯夫、拜耳等公司采用瞬时光气化反应法生产异氰酸酯产品,不设光气存储设备,使光气常存量减少到传统工艺的1/10;热电联供项目采用天然气清洁能源取代煤、油等传统燃料,不仅使热发电的净效率提高至64%~82%,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0吨。曾有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想在化工区投资钛白粉项目,因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矿渣,无法循环再利用,堆放还需占用土地,被化工区婉拒。

  “减法”得益于园区内部循环圈。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五个“一体化”实现了区内资源共享与能量循环,有效减少用地、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化工区一期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为例,由于采用了化工区一体化的热电联供、污水处理、废物焚烧等公用工程,项目不需再自建配套,总投资27亿美元左右,比国内同期、同等规模的其他乙烯项目减少投资约30%。随着区内一体化循环力度的加大,投资集约效应更加明显,中石化有意在化工区内再建一个100万吨乙烯项目,据估算,总投资同比再减20%,只需21亿美元。

  “减法”得益于化工区与周边地区的循环圈。通过管道、铁路等运输方式,化工区与上海石化、高化、吴淞化工基地实现物料连接,大大降低了原材料运输成本;通过与周边的金山区、奉贤区建立战略合作,化工区将生产配套、生活配套、物流仓储等非核心的共生产业全部设在化工区外,减少土地占用的同时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率。目前,化工区每平方公里吸引投资达13.8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一期项目陆续投产后,每平方公里土地年产值将达到世界一流的88亿元。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