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浙江反思GDP高速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04:01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孟怀虎

  既有要素紧缺“成长中的烦恼”又有粗放经营“发展中的误区”

  高速经济列车拉响警报

  2003年,让浙江上层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其GDP增速达到14%,高出江苏约0.5个百分点。这是近几年来,浙江GDP增速首次超过江苏。

  应该说,这一消息足以让浙江人扬眉吐气,因为在这一重大消息的背后还涉及到一直是浙江“软肋”的引资工作在2003年也有突飞猛进的成绩,实际到位外资首次突破50亿美元,与江苏的差距开始缩小。

  而一年过去了,当人们在2004年年尾再次检阅浙江的GDP时,作为经济大省的浙江正大步迈向我国第四个国内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省份。盘点耕耘收获之余,浙江省终于感悟到了“浙江既有要素紧缺这类‘成长中的烦恼’,更有粗放经营这类‘发展中的误区’”。

  前不久,浙江省统计部门出具报告《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直观地印证了决策层的这种担忧,同时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了浙江GDP高增长所带来的三大负效应。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坎,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各类经济建设者、研究者朝觐的“麦加”。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3.1%,人均GDP从331元人民币增加到了2440美元,2004年上半年全省实现GDP5110亿元,到年底将超过1万亿元。目前浙江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8年保持全

  国省区第一位。

  应该说这是一组让人羡慕不已的数字。但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则不以为然。今年以来,他们在多次场合提醒各级干部群众,要正视经济规模扩大和要素供给瓶颈“收窄”的矛盾,加快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课题。为此,浙江省统计局作出了《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的专题报告。

  三大代价困扰浙江

  这份报告是浙江政府部门第一次正式反思发展中的失误。报告认为,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一过程中,浙江省为GDP的增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代价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报告列出了三大代价———

  耕地不足-经济发展-更快地消耗耕地资源,报告刻画出了浙江经济增长与其资源禀赋之间的矛盾现实。浙江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仅占全国1%多一点,但从1979年以来,浙江省新减少的耕地面积达726万亩,相当于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30.4%。

  记者前不久在陪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在浙江调研时了解到,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是摆在浙江民营企业面前最大的障碍。

  为此一位企业家辛酸地说:温州土地资源紧缺,中小企业征地本来就非常困难,当地政府许诺说等大企业的用地问题解决以后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用地问题,我们中小企业等呀等,谁知道“等”来的还是一个空。在海宁,政府已经将2010年的土地指标审批完毕。正因为这样,一些温州的民营企业不得不举家搬迁到上海和省外及国外谋求发展和生存的空间。

  国外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许不会受限于地域面积的大小。但资源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社会不能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决定了当代人不能靠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来获得眼前利益。人类的经济活动从来就不是只创造财富的。只有充分认识GDP增长对资源耗减和环境恶化的负效应,人们才能真正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何等的迫切。

  从去年6月底以来,浙江省的“电荒”没有一天让浙江省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安稳过。这种感觉,民企更是刻骨铭心。人们突然觉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过能源紧缺的难熬。

  有关针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调查说,今年上半年,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11.32天。大型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温州正泰集团仅一季度因缺电未能如期交货的合同值就达1.6亿元。

  无疑,“能源荒”已经成为这些年来徘徊在浙江大地的最令人焦虑的阴影。据统计,浙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由1998年的小于1提高到2002年的1.56,去年更是超过了1.7。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保证电力供应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全省发电量增加17%,外购电量增加51%,但仍然不得不拉闸限电。今年浙江平均电力缺口约为340万千瓦,电量缺口约为200亿千瓦。今年,浙江统调用电量为1200亿千瓦,统调发电680亿千瓦左右,尚需从区外或省外购入电量495亿千瓦,而有把握拿到的只有122亿千瓦左右———电量缺口为373亿千瓦左右。

  据介绍,去年非典给浙江GDP造成的影响是0.3个百分点,而“能源荒”———拉电影响却达到0.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浙江是一个能源矿产极度匮乏的省份,全省一次能源95%以上靠外省调入。1995年至2000年浙江煤炭保有储量平均每年减少180万吨,而近几年来,每年减少的储量增加到了近700万吨。2003年全省电力消费量增长22%,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电力供应已转变为全面性、持续性的紧张。

  “因为有发展,所以有紧缺。”放在以前,这是一句能让浙江人稍感安慰的话,可如今却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一个地方耗用资源的模式将决定其经济发展的后劲,高消耗低效率的现实决定了发展越快的地区,资源消耗强度也越大,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压力也更突出。

  报告认为,高排放和高污染是浙江经济增长中的尴尬现象。报告显示,2003年浙江省的废水排放总量达27.03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10432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976万吨,表明这个省每生产1亿元GDP需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这几个指标分别比1990年增长84.8%、3倍和1.3倍。

  环境污染的加剧,又不断拉大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支出。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支出占当年GDP的2.5%。

  这份报告还透露,由于还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更多的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还无法用价值量核算。

  经济增长要付出一定代价是难免的。然而,如何通过科学决策减少损失、减少代价,则是应予努力研究而且可以有所作为。《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课题组成员朱天福认为,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资源消耗强度,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重眼前政绩轻公共管理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就改变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和现象。因此,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公共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浙江省高层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重要性。10月11日召开全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省长吕祖善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全力打好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争取到2007年实现两个“基本”、两个“率先”的目标,即基本控制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基本解决各地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绿色浙江让人充满期待

  事实上,浙江去年就提出打造绿色浙江,创造绿色GDP是浙江省委和浙江省政府“八八战略”的重头戏。以生态省建设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十大工程,建设五大体系,将浙江省打造成山川更秀美、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绿色浙江”。

  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还是浙江省省长吕祖善部署各方面工作时都一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对浙江GDP的高速增长背后的危机,人们有理由期待,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浙江,能够发挥市场经济自我修复的特性,率先交出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答卷。(9B1)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