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马东瑾
中国汽车已经身患重疾,病情正被莫名的神秘性掩盖,而合资方正是这种神秘性的来源,但是在所谓民族自尊、自主品牌等的名义下,这些潜在的危机正被稀释。
代替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是关键的诱因,只有这样,这个中庸的国度才可
以获得全球化的荣耀,才可以将自身的形象提升到无形的国际标准。这一举动正变成最优雅、最有教养的范例。
然而,在全球汽车的垄断组织面前,这仅仅是一个玩笑。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为实现在北京制造重卡的计划,不惜一切代价,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压力,转化为两家中国公司之间的战争,他们的重组充满了更多东方式的道德或者政治评判,美化了外资方带来的潜在利益,伪装了戴·克的角色。
在中国,行业重组是在跨国汽车公司的巧妙计划下进行的,手法类似于肺结核在19世纪被阐释为浪漫主义的特征。而中国本土的厂家是其中最关键的推动力量和实践者,一个自主品牌的饼画在所有人心中,然后将结果系在时间的腰带上,只要时间继续,这个饼就无限地膨胀。
KPMG预言,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将从现在占整个市场45%上升到2006年的75%,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加工中心。
中国在世界汽车格局中的位置,跨国公司已经在勾勒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的汽车地图的时候,预留了复印件。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付辉)
(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