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表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十分值得关注。
明年城市化步伐会加快
巴曙松分析认为,2005年我国城市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消费结构仍处在升级期,汽车、住宅等消费热点增长势头可能会有所减弱,但向上拉力不会逆转。受投资成本影响,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步伐不会停顿,因此,经济稳定增长的中期需求动力仍然存在。而从短周期因素看,巨大在建规模使投资惯性运行势能较大,经济增长的自发运行仍处在扩张期。
巴曙松表示,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有其必然性,但如果仅仅依赖行政管制措施,不及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进行价格信号的配合、改革的配合,就可能使得初期依靠行政管制取得的调控效果出现反弹,同时也可能使得宏观调控的持续时间延长。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配合
巴曙松说,值得注意的是,明年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协同配合。他说,自国家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以来,我国财税政策已果断及时地进行了调整与配合,如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从上年1400亿元调减到1100亿元,一些以国债筹资建设的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有意放缓,同时显著强化财政资金使用中的结构导向,支持农业、公共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
巴曙松认为,央行在2005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非常注重以下因素:
一是密切关注CPI、PPI和经济走势。由于PPI的上涨预期,带来CPI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货币政策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二是考虑整个社会总体流动性偏高的情况。目前中国M2/GDP比例接近200%,这在世界上非常少见,不利于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在2005年的货币政策目标的安排中,M2增速与GDP增长和CPI涨幅之和之间的差距将会有缩小的趋势。
三是观察利率调整的效果。央行小幅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不能从财务杠杆方面对企业的资金成本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此次微调具有一定的“宣示效应”。如果公众预期政府将进一步加息,可能会有助于遏制投资过热。200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会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变化适时加以完善,根据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央行将会灵活调节公开市场对冲操作,保证金融机构正常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贷款资金需求,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这些信号都表明宏观调控在逐步改善。
“管制土地”是阶段性行为
巴曙松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从传递出的各种政策信息来看,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资金市场化、劳动力保护和资源市场化已经或者正在被纳入下一步的政策重点。
巴曙松表示,在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以后,以数量调节为主要特征的货币信贷调控将会加快向价格调节方式的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机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时,“管制土地”只是阶段性行为。在地价形成、征地补偿、土地批租、土地收入的使用管理方面形成规范的、合理的、有效的机制,对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和促进经济的合理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栩/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