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不要将团险业务视为“鸡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0:01 证券时报

    随着12月11日中国按照入世承诺向外资全面开放团险市场最后期限的临近,外资保险公司争抢中国团险市场已是剑拔弩张。但中资保险公司表现得却不温不火。最近几年,尤其是去年以来,团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在整个寿险业务中所占比重逐渐萎缩,至今仍在20%左右;而个险业务收入却在逐年递增,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远高于团险业务的4%。而且,现有团险业务质量不高,理赔成本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以致于很多中资保险公司将其视为不赚钱的“鸡肋”业务。

    团险市场真是中资公司的“鸡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撇开团险业务辉煌时曾占整个人身险业务收入的69.9%不谈,单论团险市场的发展前景就足以使人振奋。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迟至2006年,中国的团险总规模将达到历史性的1000亿元。一家著名外资保险公司的负责人更是乐观地推测:如果中国团险市场向外资开放,获得国民待遇后的外资保险公司的保单收入将是现在的3至4倍,外资公司拥有的保险市场份额也将迅速提升。

    近段时间国外保险巨头纷纷准备发力中国团险市场,甚至调整公司内部架构,成立全新的团险事务部;而在国内,中国保监会也紧急召集中资保险公司商讨国内团险业务出路,拟订对策,《团体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六易其稿。但综合研判,中资公司表现得并不如外资公司积极。笔者认为,中资公司如果不能从思想上真正将团险业务看作一块高成长、高增值业务,而仍局限于团险业务是“鸡肋”的思想,则中资公司将丧失未来保险市场上最大也是最丰盛的一块蛋糕。

    其实,中资公司团险业务逐渐萎缩的深层原因,并不是中国的团险业务真得无利可图,而是因为大多数中资公司还未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团险业务模式。中资公司要么过多地“抄袭”欧美经验,要么就是固步自封于中国的国情,搞团险业务“一言堂”,比如中资公司80%的业务依赖于递延年金性质的团体年金,员工福利性的团险产品则少之又少。笔者认为,中资公司至少可以从公司的团险运营模式着眼,比如建立真正的市场运作机制和风险控制制度,准确把握有效团险产品行业竞争基础等;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抛却“鸡肋”思想,真正将团险业务看作促进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增值业务之一,从丰富员工福利型团险产品种类、选准目标群体入手来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特别是保险市场细分力。这是使中资公司团险业务由“鸡肋”变为“利润中心”的真正不二法门。(作者供职于北京市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金融证券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团险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