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终专稿--食品饮料业:黑色公关又一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09:23 北京现代商报 | |||||||||
    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饮料业品牌荣誉似乎显得非常脆弱。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的食品企业不追求固本强身,而似乎更热衷于相互打击和落井下石。作为“现世报”,巨能钙在产品被怀疑有问题后出现的“慌不择路”,就是不良公关意识导致的一场悲剧。从年初的伊利、蒙牛公关恶战,到年中的金龙鱼、鲁花暗战叫劲,再到年末的巨能钙濒临生死关口,2004年对于食品饮料企业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黑色公关年”。
    伊利VS蒙牛:     公关恶战以“官司”收场     在2005年央视招标前的一次论坛中,去年“标王”的制造者蒙牛公司副总裁孙先红向记者谈起了今年初一个与该公司有关的官司。     据孙先红介绍,在去年央视招标结束后,蒙牛以3亿多的投入被外界和媒体称为“标王”。但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不断有媒体出现对蒙牛作为“标王”的分析性文章,有的分析得比较理性,但有的文章带有明显攻击性,并根据前几任“标王”的失败经历来对蒙牛的前景无端指责。经过蒙牛公司的调查,发现是其最大竞争对手在操纵北京某公关公司利用广告的形式来对蒙牛进行攻击,前后涉及广告费达600万。最后,经过警方的介入,这场风波以公关公司被封、高层入狱划上句号。     其实,稍微熟悉中国乳业的人都知道蒙牛指的这个竞争对手就是伊利。对于做企业,相信这种手法似乎并不合时宜。     金龙鱼VS鲁花:     公关暗战没有胜负     如果说蒙牛和伊利的争斗出招比较凶险的话,那么金龙鱼和鲁花的争斗就相对温和,没有超出法律的界限,但同样两败俱伤。     9月7日,北京及其他地方媒体相继刊发了一篇文章:“金龙鱼1:1:1调和油涉嫌虚假宣传”。文中称金龙鱼“盗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李志伟的名义”“误导消费者”,“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没有任何单一食用油或者食用调和油的成分能达到1:1:1的均衡营养比例”。     此消息一出,耗巨资打造“1:1:1”概念的金龙鱼马上陷入全面被动。但经过记者核实,其实向大量媒体散发这一消息的恰恰是为金龙鱼的老冤家鲁花进行公关策划的一家公司。而起因则是因为金龙鱼较早前利用广告的形式发布了一些对鲁花不利的消息。     看来,是金龙鱼“不仁”在先,鲁花“不义”在后,尽管金龙鱼真的做错了,但鲁花完全可以通过正大光明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声誉,如此“落井下石”不像是大企业的风度。     巨能钙:     轻视公关终酿苦果     年关将至的时候,巨能钙也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农业部和卫生部作出的完全相反的结论使我们仍然无法断定其产品中的“双氧水”到底有没有毒副作用,但巨能钙在公关方面的“漠视”是导致这一窘境的根源。即使巨能钙老总在电视里大口吞食巨能钙以表“清白”,也无法挽回一切。     一个业界仍然没有知道的隐情是,据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其实早在《河南商报》刊发相关负面报道一个月以前,就有一家内蒙古的报纸刊登过类似报道,当时巨能钙公司通过某种私下途径和该报达成了某种和解,而没有采用及时的手段主动向外界解释这一事情经过。于是,巨能钙的胆小怕事更让其他媒体觉得里边大有文章,才成现在的“过街老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纵观以上的三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与可口可乐、达能等跨国食品巨头公司相比,国内食品企业在如何处理公共关系方面依旧显得比较粗糙、业余和过敏。希望2005年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