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昨晚抢先证实联想、IBM并购交易消息,业界普遍认为联想此举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业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有关联想电脑将并购IBM公司PC部门的消息,昨天下午记者独家得到交易方的证实,联想已与IBM达成协议,将斥巨资收购IBM的PC业务。由此,联想将成为继惠普、戴尔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电脑制造商。
二度停牌交易神秘
前日停牌一天之后,联想首度就与IBM的谈判传闻表态:现正与一家具有国际领导地位的信息科技公司机密地磋商有关收购事宜。但联想并未就收购的项目及其公司的名称有任何透露。联想同时表示,该磋商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具体阶段,一旦最终磋商成功,可能构成公司的非常重大的一次交易,有关收购事宜的公告文件,已提交联交所审阅,以便收购事宜的条款落实后可尽快发表公告。
由于交易重大及其关联业务的繁杂,昨天上午,原定于当日上午申请复牌的联想在香港股市今日开盘前再度申请停牌,但联想尚未公布二度申请停牌的原因。
联想与IBM的交易一直被交易双方列为企业的最高机密。据说,现在能知道核心交易情况的,全世界不会超过10个人。该消息在坊间流传后,联想曾就“泄密”事件在部分中层干部之间展开调查。
联想本应在前天召开两年一度的技术创新大会,这是联想最重要的技术论坛,但在上月却突然宣布取消。无独有偶,联想把其原本在今天召开的20周年庆典计划也“大删大砍”。今天上午,整个联想20周年的庆祝活动是仅仅约两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而将其收购IBM公司PC部门,作为向20周年最大的“献礼”。
针对并购微辞不断
在这起并购的紧要关头,一些负面的议论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不乏一些国际巨头的微辞。
惠普执行副总裁杜安·季特纳认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突然为美国或法国市场制造产品,将面对高度复杂的物流和供应链问题。戴尔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就我个人而言,实在看不出联想这次并购会对戴尔构成什么威胁。”而东芝公司总裁冈村在日本则宣称“看不出并购IBM电脑有什么好处”。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题为《联想为何收购IBMPC业务》的报道中,则以“编者按”的形式质疑道:“IBM将PC部门挂牌出售的消息曝光后不久,最有可能的购买者联想集团也就浮出水面。作为中国第一大计算机制造厂商,联想今天的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标志着整个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成功。然而,联想在成本控制上比不上直销起家的戴尔,而在技术创新上又远不是以标新立异著称的苹果电脑的对手,那么在整个PC产业趋于低迷的今天,在PC鼻祖IBM也宣布退出的时候,联想又凭什么敢于接受这块烫手的热山芋呢?”
《华尔街日报》的进一步评论认为:联想的领导者在国际经验方面仍有一定欠缺。目前联想只有3%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因此,一旦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该公司在保留IBM的客户、雇员方面将面临困难。而惠普执行副总裁杜亚尼·吉特纳(Duane Zitzner)表示:“如果IBM彻底放弃PC部门,将会给该公司的用户群体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联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而要在美国、欧洲开展业务,需要新的后勤保障和供应链。”
联想可能以双品牌示人
IBM的PC部门在全球约有1万名雇员,其中美国公司雇佣约23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为产品设计师或营销人员,IBM的PC部门在美国以外国家或地区的雇员人数约为7700人,其中IBM与长城计算机集团在中国深圳建立的合资公司———长城国际雇有超过4000名工人。IBM大部分ThinkPads笔记本都产自这家工厂。
收购IBM的PC部门完成后,联想将有权使用IBM著名的“Think”品牌。联想将在今后数年继续使用“Think”品牌。由于与IBM的“ThinkPad”品牌相关联,“Think”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采用“Think”品牌对联想至关重要,因为ThinkPad的潜在购买者不会转向知名度不高的Lenovo品牌电脑。
据称,合并后的联想电脑将会采取双品牌的路线,并在欧洲通过IBM既有的渠道推向市场。这一合作有可能采取韩国的模式,在韩国,IBM-LG的双品牌PC就销售多时。两大品牌的分工被分为:IBM仍将主攻高端市场,联想则定位在中低端市场。
另有消息说,为IBMPC业务寻找买家的,是投资银行美林(MerrillLynch),有知情人士对此介绍说,双方开始接触时,IBM曾开出的报价远远高于20亿美元。不过,最终双方敲定的数字要远远低于此数,而且,联想现金支付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股权置换。
本报记者 姜齐放
(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