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零售业整合并购将成为最有效扩张方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11:15 上海证券报

    ○对外开放不仅没有阻碍国内批发业和零售业的发展,反而加速了中国分销业的改革和业态的转变。

    ○在经营业态上,外资零售企业将进一步创新,外商独资商业企业将有所增加,将出现外资并购中国本土商业企业的趋势。

    ○加快产业整合和收购兼并,将是中国零售企业扩大自身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的有效方式。

    12月11日渐渐临近,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也就是说外资在国内开店将不存在数量和地域限制。面对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中国零售企业将如何克服规模小、负债高、利润低的劣势,从容大胆地与"狼"共舞,并争取最终的角色替换,成为走出去的"狼"而不是羊圈里柔弱的"羊"呢?

    内外资本三足鼎立

    外资零售巨头不仅加快了在中国扩张的速度,其进入的业态也由单一向多样化演变

    零售业属于主动提前开放的行业,在入世前已开始对内资与外资开放。因而,零售业不仅是我国加入WTO后最先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同时其实际开放进程也快于入世时间表,目前已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火热局面。

    从外资方面来说,1992年开始外资零售"列强"已纷纷踏入中国,分食中国市场这块"蛋糕"。

    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已有40家左右在中国"抢滩登陆"。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日本伊藤洋华堂、英国Tesco等等洋名字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早已耳熟能详。

    值得注意的是,入世这几年,这些外资零售巨头不仅加快了在中国扩张的速度,其进入的业态也由单一向多样化演变。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领域利用外资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为新型流通业态。显然,外资零售巨头的"触角"无论在地域上还是数量上都已经大范围的伸展。入世三年,只是进一步加快了这种伸展,或者说扩张。

    当然,"入世三年情况证明,对外开放不仅没有损害国内批发业和零售业的发展,反而加速了中国分销业的改革和业态的转变。目前,中国分销业发展状态良好,社会商品零售规模不断扩大。外资批发和零售总额比重没有超过10%。"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对于入世三年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给予了上述客观评价。这表明,外资进入虽不断加快,但没有对国内零售业造成太大冲击。

    而从内资方面来看,由于洋"和尚"的进入,对于迅速提高我国流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国内的流通企业也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技术和业态,促进了国内流通企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大规模与品牌优势的零售商,如上海的百联集团、北京的王府井(资讯 行情 论坛)、大连的大商,武汉的武商等;另一方面,入世的同时由于行业改革同步展开,国内民营资本也在不断壮大。国美、苏宁已是零售业当之无愧的民营新秀。与此同时,其它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纷纷介入零售业,如复星、新希望(资讯 行情 论坛)等,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国内零售业的格局。

    "过渡期"后的猜想

    外资将加速抢滩攻势,新一轮竞争格局将随之产生

    尽管对于零售业而言,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站在外资的角度来看似乎并非如此,12月11日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点,对于众多的外资零售商而言,仍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日子。

    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将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届时,外资零售商在中国选择所开的零售店的数量、股权和选址将不再受到限制。比之以往,外资身上碍手碍脚的绳索将减少很多。沃尔玛亚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钟浩威就曾表示,"年底以后,我们将会有更多的选择。"显然,外资将加速抢滩攻势,新一轮竞争格局将随之产生。

    这种新格局究竟会是怎样的呢?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前不久的讲话指出,事实上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已经出现新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今年以来外资零售企业在投资我国传统百货、零售业的同时,开始涉足我国图书、药品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零售市场,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比如,自2001年5月1日我国颁布《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后,已有多家国际出版巨头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申请。2003年5月16日,永裕新兴药品公司成立,这是外国第一次正式投资中国药品分销零售业。今年年初,荷兰著名家族企业"万客隆"北京会员店获得了批发经营权,这是商务部授予批发经营权的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种种这些都意味着这些领域的"坚冰"已打破,并将全面向外资开放。

    另外已有迹象表明,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构筑全国经营销售网络体系,并将进一步抢占竞争力强的新型业态的市场份额。有专家预言,在经营业态上,外资零售企业将进一步创新,如发展社区连锁店等,并且外商独资商业企业将有所增加,将出现外资并购中国本土商业企业的趋势。此外,随着连锁零售终端的增加,未来外资采购和集中配送中心将加快建设步伐,而且随着销售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对生产商的控制力必将进一步增强。他们还将拓展商业批发、佣金代理、特许经营等其他分销服务形式。因此,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已经出现的新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加快打造"国家队"步伐

    站在全面开放新起点的中国零售业连锁化程度仍然亟待提高,我们必须通过"合纵连横"方式打造我们的"国家队"

    尽管入世三年我国的零售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站在全面开放新起点的中国零售业连锁化程度仍然亟待提高,我们必须通过"合纵连横"方式打造我们的"国家队"。

    据悉,麦肯锡曾经预言:在未来的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尽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麦肯锡的推测过于悲观,但这至少说明外资的强大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

    而面对外资的强大,国内零售企业的现状显然并不乐观。

    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国曾坦言,"国内零售企业近几年虽然也在拼命发展,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还是和外资企业有一定差距。如外资企业每平方米的销售额是3万元左右,国内企业的数据则是2.5-2.7万元每平方米。而且从发展速度上看,2003年国内企业门店32.35%的增长率尽管高于外资企业21%的增长率,但是这个速度和过去相比还是放慢了。所以说,目前的情况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竞争压力的确非常巨大。"

    业内有关专家也分析指出,中国流通业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流通企业整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制约了中国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

    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流通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8%,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就已达到15%以上。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8.6%,其中批发、零售和餐饮就业比重仅为6.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尽快培育一批可以和国际"巨头"抗衡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显得刻不容缓,而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收购兼并将是中国零售企业未来扩大自身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的有效方式。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整合,才能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国内企业相互间的无序竞争,并利用资源的联动效应,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外部扩张力。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打破"一家一户"式的发展方式,通过一个较大的"平台"实现集约连锁,打造出中国制造的国际零售业"巨头"。(记者 王璐)

    天同证券 张倩铭:我国零售业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根据入世时的协议,2004年的结束标志着我国流通市场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届时,外资可以不受地域和股权限制从事绝大部分商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由于外资零售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上占据优势,面对中国零售市场又是有备而来,将对本土商业企业乃至国民经济都产生较大影响。

    三年保护期喜忧参半

    加入WTO后到保护期结束前,可以明显感觉到本土零售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愿望,这段时间也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部分零售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和竞争力。

    我国零售百强销售总额从2001年的2342.36亿元迅速扩张到2003年的4129.84亿元,增长76.31%,2003年平均每个企业销售规模为41.3亿元,比2002年100强平均提高12.3亿元,其中前十位的销售总额为1672.05亿元,同比增长48.86%。以百联集团、大商集团为代表的国有零售企业依靠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的方式做大做强,而以国美电器、苏宁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民营零售企业则利用较好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经营管理迅速崛起,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逐渐成为国内零售业中的强势企业。同时以连锁超市、连锁专业专卖店为代表的新型零售业态得到迅速普及,传统的百货商店也力图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连锁管理的模式巩固现有市场份额,整个零售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不过我们仍应看到我国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巨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规模上有较大差距,更体现在资金、管理、技术和采购能力方面,本土零售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与外资零售企业抗衡,更多还要加强自身建设,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圈地"运动。同时,由于我国在零售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使得入世协议中对保护本土零售企业的政策形同虚设,保护期内外资零售企业利用各种手段突破了政策底线,加剧了国内零售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

    总的来看,三年保护期内国内零售企业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也培育了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但也存在无序竞争、盲目扩张和法规政策缺失等问题,与外资零售企业的差距并未得到有效缩小。

    全面开放更促进我国零售业发展

    在与国际零售巨头的正面交锋中,本土零售企业的前景并不悲观,外资冲击所带来的零售业格局变化,反而更能促进优秀的本土零售企业脱颖而出,诞生中国的沃尔玛、家乐福。未来我国零售业将呈现复杂多元的发展格局和趋势。

    1、本土零售企业的调整发展步伐加快,将形成多层次的零售业格局。

    国有零售企业全面整合,民营零售企业进一步崛起,未来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具有特色的区域型零售企业。国有零售企业将在自身发展和政府推动下,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大型零售企业集团;民营零售企业的生存环境未来将得到显著改善,保持原有的扩张势头,面对平等的市场环境,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民营零售企业有望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力。

    2、外资零售企业全面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没有了股权、地域方面的限制,外资零售企业通过投资开店和兼并收购的方式能够迅速扩大自身规模,同时也将加剧国内零售市场竞争。

    3、新兴零售业态迅速普及,业态结构重新分配并完善,由过去的引进国外业态转变到创新发展阶段。

    以大卖场、连锁超市和专业连锁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继续保持高速扩张的势头,新兴业态已成为零售业的扩张重点。

    4、法律法规更加健全,零售业的发展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5、我国零售企业从"圈地"走向"深耕",提升自身盈利水平。

    整体来说,全面开放后,我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无论是资本来源、业态形式都将发生一定变化,市场环境也更加公平协调,管理规范、资金雄厚、特色鲜明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零售企业将成为市场新的领导者。同时应该看到尽管存在一定差距,本土零售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自身的发展,我国零售企业仍能够占据零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百联集团董事长 张新生:"合纵连横" 打造零售旗舰

    入世三年竞争无处不在

    中国零售业开放,按照我们进入WTO时间表是今年12月11日,但实际上10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当初允许外资的入资比例较低,当然各地政府实际批准的比例可能超过了中央政府批准的数字。目前,外资的前五十家大的企业集团,大概70%以上都已经进入中国。因此,12月11日的进一步开放,可能也就是70%和100%的差距。

    现在百联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这些外资连锁企业集团。在外资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由于对中国市场不熟悉,使得本土企业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适应、磨合,他们对中国市场越来越熟悉,很多外资企业已经入乡随俗,本土化特征非常明显,他们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很多国内企业。在此情况下,百联的竞争压力确实不小,而这种竞争随着12月11日的全面开放还会长期地持续下去。

    当然,百联在国内的流通企业集团里也有竞争对手,都是某个业态为主的竞争,而不是全方位的竞争。外资企业是一个比较全方位的竞争对手,以家乐福为例,家乐福的"大卖场"业态进入中国已有9年左右时间,并且被中国消费者熟悉并接受,而与其"大卖场"齐名的另一个商业业态------冠军生鲜超市也进入了中国,这就是典型的几个业态同时或轮番进入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沃尔玛也是如此。他们的各种业态轮番进入中国以后,对中国零售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全面开放带给百联什么

    全面开放究竟会给零售业带来什么变化?带给百联的又将是什么呢?那就是:机遇和挑战。

    百联要从容应对竞争,在零售业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收益最大化,只有通过整合优秀资源,多元化、专业化、集约化地发展。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百联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去年百联集团的正式成立就是一个标志,而今年集团内一百、华联的吸收合并则又是一个质的飞跃。存续公司百联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将成为百联集团内商业资源的总体优化配置重要的运作平台,百联将通过资产联合与重组提高商业组织化和经营集约化的水平,以此来应对整个零售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实际上百联这几年已经在实施其全国范围内连锁经营的发展战略了。公司在23个省市有接近6000个店铺。

    尽管这十年连锁业的发展造就了百联现在的辉煌,但从时间节点上来说,我们和国外连锁企业的差距仍然是十年和四十年之间的差距。我希望我们能够尽快地跟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做"领跑者"。

    建设一流的流通产业集团

    百联要成为世界的"百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百联已经确立了明确的远景目标,即到2015年,把百联集团打造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流通产业集团。也就是说,百联要在接下来十年的时间里把百联集团的财务业绩、市场地位和无形资产进行三个方面的提升。

    首先,在财务业绩方面,百联集团要努力跻身于中国企业集团前列,主营业务达到2000亿元;实现年均15%左右的复合增长速度,为行业增长速度的2倍左右;净利率与投资回报率等效益指标高出国内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其次,在市场地位方面,百联集团核心业务市场份额居国内同行前三名,主要核心业态的国内市场地位位居第一。最后,在无形资产方面,把百联集团建设成国内最知名的企业之一;成为国内择业者首选的企业之一,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体系。

    链接

    特殊商品零售企业所受冲击不一

    与一般零售企业相比,图书报刊、医药、成品油和农资类等特殊商品流通企业所受影响不尽相同,或受益于相关政策暂时避开全面竞争,或真正实现"与狼共舞"。总的来说,图书报刊和成品油流通企业相对成熟,受到的冲击较小;医药和农资类流通企业受到的冲击可能较大。

    图书报刊流通业中,国有企业品牌渠道优势明显,民营资本经过长期发展也有相当规模,在国家文化和出版政策的影响下,全面开放后所受冲击相对较小。

    成品油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平稳运行,因此虽然外资巨头已有实质性行动,但国家对国有石油企业的政策倾斜非常明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真正占据中国成品油市场的仍将是两大石油集团。

    医药和农资零售企业则比较相似,一方面上游生产企业实力普遍较弱,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对下游影响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整个行业都还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散乱小特点突出,缺乏具有优势的本土企业,在与全面领先的外资企业竞争中面临的冲击较大。

    零售类上市公司进入可投资价值区间

    2004年1至10月份,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22亿元,同比增长12.99%。受益于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2004年前三季度零售类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109元,同比增长49.4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从2.653%提高3.921%;整个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7.0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09.07亿元,净利润1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4%、22.43%和59.74%。

    虽然零售类上市公司的整体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依然与A股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但部分个股依然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

    一是部分零售类上市公司作为业内较优秀的企业,具有比较稳定收益水平和网点、品牌资源,部分百货类公司还具有较大的房地产升值潜力。

    二是经过长期的价值回归,部分零售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超跌,进入可投资价值区域。作为投资策略应重点关注绩优和行业区域龙头两类零售类上市公司。

    相关上市公司点评

    百联股份:承诺将百联集团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整合到现有平台中,将显著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我国最大的零售类上市公司,总资产59.8亿元,净资产34.86亿元,总股本和流通股分别达到11.01亿股和3.27亿股。

    合并后的百联股份以百货、购物中心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承诺将百联集团的其它优质资源进一步整合到现有平台中,将显著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虽然存在短期的市场波动风险,但其在我国零售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仍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苏宁电器:今后两年大量新开门店进入盈利期,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

    高速成长中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2004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3亿元,净利润1.01亿元,每股收益1.09元,稳居零售类上市公司业绩首位。

    公司具有较完备的供应渠道和销售网络,今后两年大量新开门店进入盈利期,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未来业绩仍将保持高增长,建议重点关注。

    南京中商(资讯 行情 论坛):网点资源价值突出,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具有区域优势的百货类上市公司,2004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29元,每股净资产4.12元。

    公司收益水平稳定,资产质量较高,地处南京黄金地段,网点资源价值突出,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整合并购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