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钢铁行业的改制始于1993年,是年罗与欧盟签署了入盟协议及钢铁行业入盟补充协定。10余年过去了,罗马尼亚钢铁行业在生产能力调整、人员分流、资产重组和私有化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1990年前罗马尼亚钢材生产能力约每年1700万吨,如今约有800万吨被关闭。罗国内年消费量也由原来的800至900万吨下降到200万吨左右。罗马尼亚每年钢材出口量基本维持在
200至300万吨之间,所以目前罗马尼亚实际钢铁产量稳定在每年500至600万吨。10余年的兼并破产后现存的钢厂只剩下了Sidex加拉茨钢铁厂(SidexGalati)、洪尼多阿拉钢铁厂(SiderurgicaHunedoara)、特戈维什蒂钢铁厂(COSTargoviste)、克姆皮亚.图尔齐钢丝厂(IS CampiaTurzii)、雷希察钢铁厂(CSResita)、加瓦兹红色钢铁厂(Gavazzi Steel OteluRosu)、克勒拉什钢铁厂(DonasidCalarasi)等7个。由于实际生产能力降低,加上新技术的不断引入,罗钢铁行业从业人数大大减少。1990年该行业约有员工21万人,如今只剩不到6万人。
为了与欧盟接轨,罗马尼亚钢铁行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力度,1993年至2003年底共投资约9亿美元。罗经济商务部官员称,2010年前罗钢铁行业还计划投资7亿美元,其中环保投资1.2亿美元,其余为技改、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资。加拉茨钢铁厂今后5年计划投资3.5亿美元,其中7600万美元用于环保。洪尼多阿拉钢铁厂计划投资1.25亿美元,其中2300万美元用于环保。
到目前为止,罗马尼亚钢铁行业私有化进展良好。罗钢铁行业的私有化始于2001年,首先私有化的公司是Sidex加拉茨钢厂,2002年特戈维什蒂钢铁厂被私有化。2003年克姆皮亚.图尔齐钢铁厂、洪尼多阿拉钢铁厂和雷希察钢铁厂陆续实现了私有化。至此,罗马尼亚钢铁行业私有化程度已达95%。
在持续的重组和私有化之后,罗马尼亚钢铁产业向统一的欧洲大市场迈出了大大的一步。但要真正融入竞争激烈的市场,还有关键的一步要走:证明89年后政府向钢铁行业提供的资助仅仅是为了保证其重组和发展的需要。因而政府以社会附加基金、国家担保、免除债务、债转股、无息贷款、减税等形式向企业提供的财政支持都需要重新评估。欧洲委员会将对政府资助进行审查,以明确政府到目前为止提供的资助未对公平竞争产生影响,且这些资助是确保企业赢利所需的最少数量。审查的对象是1993年至2010年间已经或计划向钢铁行业提供的资助。其中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3年到2002年,期间罗政府尚未制定与政府资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政府对钢铁行业的财政资助大多不发布决议(对Sidex加拉茨和特戈维什蒂钢铁厂的资助除外)。根据罗经济商务部公布的数字,这10年间政府资助的数量约在14亿美元左右。欧盟委员会要求罗政府把相关情况向其作一通报。
第二阶段为2003年至2010年间,主要指向是政府为这些企业私有化提供的资助。此项资助为数不小,仅对Sidex加拉茨钢铁厂的资助就高超过10亿美元。对洪尼多阿拉、特戈维什蒂、克姆皮亚.图尔齐等钢厂的资助也不少。2003年前签署的私有化合同中,政府提供的资助就高达20亿美元。此外还向Sidex加拉茨提供了5亿欧元的设备。欧盟对这些资助要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查。
自2001年罗政府同意了钢铁领域的私有化改造计划后,欧盟对罗现存的7个钢厂拟订的未来发展战略及可行性计划进行了多次审议。2003年初,罗政府与欧盟达成协议,委托罗兰.博格咨询公司对这些文件进行了无偏见分析。2003年末,该公司向欧盟提交了最后报告。根据这些报告,欧盟同意罗马尼亚可以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提升的生产能力为每年900万吨。其中:
Sidex加拉茨钢铁厂600万吨
洪尼多阿拉钢铁厂82.5万吨
特戈维什蒂钢铁厂62.9万吨
克姆皮亚.图尔齐钢丝厂38.5万吨
雷希察钢铁厂45万吨
加瓦兹红色钢铁厂30万吨
克勒拉什钢铁厂40万吨
罗马尼亚入盟在即。入盟给罗马尼亚钢铁行业带来的也许更多的是竞争。入盟后罗马尼亚自欧盟以外国家进口钢材将实施与欧盟同样的税率,而不能征收保护性关税。这无疑将给罗本国钢铁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届时,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恐怕将在罗钢铁行业再现。
(信息来源:驻罗马尼亚经商参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