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团险业务不应成为中资保险公司的“鸡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 12:45 上海证券报

    与咄咄逼人的外资保险公司相比,中资保险公司对团险业务却缺乏兴趣,团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在整个寿险业务中所占比率不断萎缩。其实,团险市场完全可能成为未来保险市场上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随着距离12月11日------我国按照WTO承诺向外资全面开放团险市场最后期限的临近,外资保险公司为争抢团险市场已呈剑拔弩张之势。但耐人寻味的是,中资保
险公司似乎却对外资保险公司礼让有加(虽然也作了某种回应或调整,但缺少具体有效回应措施暂且不说,就连回应的态度也总让人觉得缺乏积极性),实际上,其背后依托的是这样一组统计数据------最近几年,尤其是去年初到现在,团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在整个寿险业务中所占比率日益萎缩,至今仍徘徊在20%左右;而与此相比,寿险行业的个险业务收入却在逐年递增,年复合增长率甚至高达51%(远高于团险业务的4%),再加上现有团险业务质量不佳、理赔成本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因素,以至于很多中资保险公司将其视为不赚钱的"鸡肋"业务。

    团险业务并不是"鸡肋"

    团险业务真是中资公司的"鸡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舍却团险市场辉煌时曾经占整个人身险业务收入的69.9%不谈,单论团险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就足够使人振奋。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至迟至2006年,我国团险总规模将达到历史性的1000亿元。一家正对中国团险市场虎视耽耽、准备大举"入关"的著名外资保险公司,其负责人的观点非常乐观------如果团险市场向外资开放,获得国民待遇后的外资保险公司的保单收入将是现在的3至4倍,外资保险公司所拥有的保险市场份额藉此也将迅速提升。

    实际上,市场趋势也正朝着向团险要收入、要效益这个方向急速发展。近段时间,境外保险巨头纷纷准备发力中国团险市场,甚至不惜调整公司内部架构,成立全新的团险事务部;而中国保监会也紧急召集中资保险公司商讨国内团险业务出路,拟订对策(《团体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六易其稿)。但综合起来看,中资保险公司的表现并不如外资保险公司那样积极。中资保险公司如果不能够从思想上真正将团险业务看作是公司的一块高成长、高增值业务,而仍深陷于团险业务是"鸡肋"的认识误区,则中资保险公司将丧失未来保险市场上最大的可能也是最丰盛的一块蛋糕。

    团险业务模式尚未形成

    再往深处或进一步想,其实中资保险公司团险业务日益萎缩的深层动因并不是我国的团险业务真的无利可图,而是因为大多数的中资保险公司至今还未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团险业务模式。其要么过多地"抄袭"欧美的经验,要么就是故步自封,搞团险业务"一言堂",譬如中资保险公司80%的业务依赖于递延年金性质的团体年金,员工福利性的团险产品则少之又少。结果是中资公司缺乏对团险业务自身的理解,并使该项业务最终沦落为公司可有可无的"鸡肋"。由此看来,团险业务之所以被称之为"鸡肋",并不是其果真是"鸡肋",而是此前中资保险公司操作不当所致。最近中资保险公司出现了一些开始重新审视团险业务的积极动向,但与外资保险公司准备进入闯关的气势相比,做得还是很不够的。

    即使抛却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保险业这个宏伟目标不谈,仅为中资保险公司自己生存发展计,中资保险公司也必须认识到:造成如今团险业务成为不赚钱的"鸡肋"业务的责任者正是自己,而非团险业务本身。建议从公司的团险运营模式处着眼,真正建立市场运作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准确把握有效团险产品行业竞争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中资保险公司必须抛却旧观念,将团险业务看作是促进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增值业务之一,从丰富员工福利型团险产品种类、选准目标群体入手来提高竞争力,加强保险市场细分的力度,使团险业务由"鸡肋"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险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