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QFII做空A股并非易如反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 10:15 证券时报

    日前,关于对冲基金借道QFII做空A股的传闻颇为吸引市场眼球,甚至有传言称,内地监管部门已经锁定了几家有嫌疑的QFII机构并向部分QFII发出了警告。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QFII。三家QFII表态

    汇丰投资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表示,“我们一直严格遵守中国内地对于QFII机构的监管规则,公司所有的业务操作都严格按照这一规则
运行,公司也绝不会参与中国内地监管部门禁止的事情。”该发言人还说,公司目前也没有遇到有借贷股票需求的客户。

    瑞银华宝董事总经理袁淑琴称,公司的确听到过类似的客户询问,但公司的原则是绝不从事法律禁止的事情。她说,公司目前的客户主要是国际的长线投资者,公司的自营比例极少,对冲基金借道QFII做空A股的交易只会对客户有收益,对公司来说收益甚微,公司并无参与这种交易的动力。

    “QFII机构目前不会做空A股。”德意志银行投资部一位人士称,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及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的背景下,目前做空A股实属不智。他还表示,尽管A股市场的确还面临着结构性问题,但目前QFII所持的蓝筹股估值已趋合理,在这个时点选择做空,风险太大。操作类似三方监管协议

    “过去几个月,我了解到有几家QFII向对冲基金出借客户的股票。”一家QFII专项负责投资的高管向记者透露。他称,上述做法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又存在监管上的盲区。

    这位高管说,对于一些有盈利压力且投资额度较大的QFII来说,这样操作的可能性较大。他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之所以没有出现该现象,一方面是总部明文规定禁止该类操作,另一方面则是QFII的投资额度不多,与其他投资品如H股、红筹股及其它中国概念股的投资收益相比,来自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很小,仅占公司投资中国概念股利润总额的3%—4%,因此盈利压力较小。

    他说,QFII的上述操作有点类似中国内地营业部曾经盛行的三方监管协议。在该操作中,作为QFII客户的对冲基金,通过QFII向其另一客户处借入一定数量的股票,在看空的情况下抛出。如果股票下跌,则在低位买进,到期归还QFII,投资者从高卖低买中获得收益;如果股票上涨,投资者必须自己承担亏损。借贷方会缴纳15%—30%的保证金,QFII则负责平仓止损或敦促借贷方追加保证金;而借贷方通常会向借出方支付3%—5%的年利息。该人士还分析,对于股票融出方来说,其往往是某只股票的长线持有者(持有1年以上),他们可以通过出借股票来获得短期收益。由于QFII所持股票占流通股的份额很小(据三季报统计显示,单个QFII持股占流通股比重最高的股票是燕京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瑞银华宝持有其2178.39万股,占流通股比重约为11.4%),即便对冲基金做空某类股票,也完全是利用市场的预期,并不能完全操纵市场。传闻是否哗众取宠?

    “QFII这样操作的可能性较小。”南方基金国际部的丁晨表示,一方面,目前QFII机构的投资额度仍然很小,截止目前,24家QFII的投资额度累计为32.25亿美元,单个机构的最高额度也才8亿美元。目前,QFII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约100亿元人民币,而在国外,参与借贷股票的机构主要是拥有大量股票的长线投资机构,如政府的养老保险基金等。另一方面, 目前的QFII都是一些资质较好的海外机构,为了一点手续费去冒监管风险并无必要。

    海通证券长期跟踪QFII的研究员方伊也表示,尽管该操作在技术上可行,但操作所带来的政策风险太大。对于QFII来说,他们更多寄望的是能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分一杯羹,而目前的任何违规动作都有可能影响以后的牌照领取。此外,频繁的高抛低吸行为也并非不易觉察,国内经纪商如能并配合QFII托管行作出相应的监督,上述操作很难置身于监管之外。缺乏做空机制面临挑战

    事实上,沸沸扬扬的传言也反映出缺乏做空机制的A股市场已面临挑战。值得思考的问题是:A股市场能否真正吸引国际投资者的长线投资?一个只能买入并持有的市场,是否会累积市场行为趋同的风险?

    德意志银行某负责人称,正如跌停板的限制无法阻挡股价下跌的市场规律一样,不引入做空机制同样也无法避免股价的下跌,相反,做空机制能让股价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价值,让股价更快地回归到本来面目。

    袁淑琴表示,目前的一个趋势是,投资者为规避单只股票的波动风险,分享A股市场的整体收益,ETF是一个受到投资者欢迎的品种。目前的迹象表明,瑞银华宝的客户普遍青睐购买A股的指数产品。

    而恒生资产管理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则称,上证50ETF的推出将有利于提升大型蓝筹股的流动性和活跃程度,有利于吸引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QFII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