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 > 正文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齐建国讲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8:53 新浪财经

  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

  暨2005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

  时间:2004年12月2日下午

  地点:中国国际会议中心二层第一会议厅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平

  嘉宾:

  齐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元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夏令生 发现杂志社社长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报告现在开始,第一个做报告人是齐建国教授大家欢迎。

  齐建国:各位代表下午好,非常高兴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这几天会很多的领导专家对于中国经济短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个角度是很多,我今天重点讲一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趋势以及环境压力的问题。

  这个图恐怕大家看了好几次了,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每年的增长率的一个曲线图。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曲线从1978年到1992年增长率是很高的,但是波动比较大。92年以后中国经济过热,然后调整,调整到91年达到增长周期的一个低谷以后,在7%到8%之间徘徊,03年增长的速度加快了,04年的增长基本上跟去年持平,这是一个基本的曲线路,今天上午刘教授也讲了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经济周期,主要是政治周期,不管是什么周期,我认为周期还是存在的,这个周期也是不断的变化。对于目前经济增长到底是过冷过热讨论很多,总的看我觉得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面对2020年我们十六大提出以建设汇集10几亿人口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平均的增长速度达到7.18%以上,这样的目标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在经济增长以外,我们面临其他的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解决的,有一些问题是客观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无论是哪一届政府无论是采取什么方式都是要解决的。

  一个趋势到2020年以前中国趋势有高速增长的动力,也就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经济本身内在的要求需要快速的增长,这种增长不是说政府想快就快,不是想压缩就压缩的,是有内在动力的。经过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去年我们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按照过去发展经济学和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的总结。当人均GDP达到1000到3000美元区间的时候,国民经济就会进入一个极具变动的期,在这个时期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将会暴露大量的矛盾,处理的好经济增长可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比如说东南亚的四小龙、四小虎都已经在这个区间跨过去了,而且他们的增长速度会很高,处理不好会发生现代化危机,南美的一些国家就这样。因此我们十六大提出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期就是这样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西方的学者他们用的是70年代的美元,如果说按照美元的币值来说,根本不到500或者是600,实际如果按照人民币购买力评价实际上我们不是8点几,这个数据很高,实际上人民币和美元的比是2.4比1,如果这样算我们人均的GDP实际上是3000元左右。

  在这样一个期间,我们的经济结构会发生极具的变动,经济总体增长有一个内在的动力,这个动力之一我归纳为大众消费。从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产出的特征看,中国经济已经跨越了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有一些人对于经济发展也做了划分,他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起飞、加速和成熟。这个成熟是指工业化完成之后的一个社会进入了现代化,内涵不一样,按照这个划分应该进入三个阶段就是工业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标致是汽车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家庭消费,家用电器快速普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因为是对发达国家的历史进行的,我们国家目前所处的情况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处的情况有非常大的差别。比如说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一直到他们的工业化完成之后,他们的产业层次比现在低的多。比如说当时美国的产业就是汽车钢铁建筑,我们现在支柱产业除了这样以外,还有IT产业,就是现在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现,我们的消费结构已经复杂多了,我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他们在这样的阶段没有更多的电子设备可以消费,我们现在家用电器属于电子类的产品不断增加。

  现在我们很多中学生都人手一个手机,这一类的消费在我们的生活消费当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比较落后的阶段一些社会高档消费品都是贵族消费,现在这些消费已经比普通的老百姓享用,所以说消费进入了一个大众消费。在这样一个阶段就意味着,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的作用越来越大。尽管我们说现在经济增长还是投资拉动为主导,但是消费的拉动实际上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而且是主要动力之一。

  第二所谓的必须高速增长动力之二,就是过剩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结合而产生的巨大压力。中国的供给有无限性过剩,这一点没有学过经济学的同志有一点奇怪。这怎么叫无限性呢,这跟我们数学中讲的无穷大是两个概念,一个经济体系内增加一个劳动力如果产出不增加这个劳动力就是过剩的。

  比如说保持一个10%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仍然有这样的劳动力,没有这个劳动力我们的经济产出也不会减少,有这些劳动力我们的经济产出不会增加,这个劳动力都是属于过剩的。如果我们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比如说5年、10年这样的期间,这些劳动力不能够完全消化,仍然有很多这样的剩余劳动力,我们就说劳动力剩余有无限性。中国现在城市有240多万失业下岗人员,加上农村的有1.7个亿,如果他们不存在,我们的经济系统产出不会减少,因此说这些劳动力都是过剩的,这样一个概念。美国有2.85亿人口,中国的剩余劳动力跟美国的劳动力是相等的。

  这么多的剩余劳动力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我们改革开放进入了WTO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竞争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成本,成本低有高竞争力。二是要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和低成本是竞争的核心问题,位于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必须不断的引进国内的先进技术,因为很多的产品是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质量的。另外现在的国际竞争高薪技术产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力和高新技术是不可替代的。比如有说个经济学家讲中国应该优先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这个在一定意义说是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完整,因为高新密集型的产业是不可能用技术来替代的。比如说非典一来需要我们用高薪技术来攻克病毒,我们不可能我们用1.5亿劳动力来治非典,不可能替代,先进技术就是先进技术。

  首先先进技术最大的特征就是节约劳动力,我们这样劳动力供给无限的过剩,国际化先进的供给在一种压缩的工业化的过程中激烈的碰撞。美国的工业化比英国晚了60年,到现在有180年他们的工业化完成。我们减掉30年说他70年代完成了,中国什么状况呢?我们是一个农业国,到2030年再有25年,26年我们加在一起也就是40到50年多一点。我们到2030年应该可以实现工业化。也就是说我们要用50多年的时间走过英国200年的历程,走过美国140年的历程。就是说把时间压缩在一个很短的区间进行,这样我们就碰上一些新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使我们经济高速增长,而失业率不断上升这样反常的现象。

  在西方经济学认为就业增长,失业率要下降,那么通货膨胀也要上升,在中国我们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7%,甚至达到9%,可是我们的失业率这几年在不断的提高,所以用西方的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以技术退步为代价,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允许的。企业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唯一的突出是要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

  到了目前我们经济每增长1%,就业只能增长0.1%,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我们的新增就业才能增长0.9%,我们劳动力供给是人口带来的。16岁的新增劳动力为就业最低年龄,那么16岁的人,是16年前生的,16年我们的人口增长是15%,就是劳动力每年增长1.5而对就业的吸纳是0.9%,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加速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压力的唯一出路,没有哪一届政府把失业问题忽略,那样我们社会矛盾会日益激烈。

  第三是城市化与人口迁移,很多人讲了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已经迟了,我们的经济结构大大超前城市化,反过来是城市化大大落后城市化的发展。1978年的时候,我们的城市人口只有18.2%,只是我们的农业相对来讲,占的比重只有30%多,而工业占了48.2%,就是化落后于城市化,城市化落后工业化30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比重是基本相当的。我们工业占了大的比重,而城市化却非常的低。我们的第二产业超过50%城市化依然落后工业化,应该说到一定阶段城市人口应该超过工业。

  城市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大家注意到没有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就困难了,城市化发展带来了两个转移,一个是农民向城市转移,就是人口向低生产率地区向高生产率地区转移。第二就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

  这两个生产率高的转移也就会使我们国家总体生产力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根本源泉,只有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的经济才能有增长的源泉。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化会促进全国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经济快速的增长,我们再找还有其他的动力,我认为主要是这三个内在的动力决定了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个时期必然是高速增长。

  因为我们有高速增长的一切条件。无论是从劳动力还是从资本,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在制度制约下出现了资本过剩。很多单位有大量的资金找不到新的项目,已经由过去的投资饥渴转向了项目饥荒。

  第二个长期趋势是重化工产业主导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基本特征,但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新结构危机压力将会增大。

  城市化和农民基础设施的投资都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从消费领域看,居民新增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于住房,汽车,以及相关的信息化的服务,传统的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新增的住房、汽车他们需求是钢铁,各式各样的建筑材料,也是重化工产品,很多电子产品,大家说电子产品并不是重化工。我们看你买了电冰箱,各式各样的电器第一件事儿是干什么呢?是要找电源来差电。电怎么来的呢?就是煤炭。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对能源这一类高污染排放产品的依赖性很强,从出口需求的角度看中国的产品竞争力强。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第二是我们给外国生产产品的时候生产环境成本是零。因此我们的生产成本很低,欧洲是非常环保的国家,他们的工厂要缴纳大量的排污费,出口增长快,实际上我们也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这样一个趋势会不会改变呢?我认为不会无论是谁当政都不会改变这样的趋势,这是基本的社会需求。我们看一下几个数字,第一看我们国家钢的产量,这个图只有中国的经济采购画出来。在美国英国、法国整个发达国家,他们这样一个经济体。比如说以美国为例,美国钢铁每增加一千万的消费量,需要20年的时间,平均在20年也就是说20年他的钢铁的需求量是1000吨。我们看看中国,以前的数字我们不讲我们从2000年说,2000年我们的钢铁消费量是1.28亿吨。今年04年我们估计不会少于2.6亿吨。未来到2010年我们很可能达到3亿吨的钢铁消费量,是很容易达到的。中国工业化对于钢铁的需求是非常非常集中的。

  下面看水泥,我们03年消费8.6亿吨,我们把中国所有的水泥沿着赤道绕着地球铺一圈,需要铺10层。大家想象一下,我们大部分水泥厂是小水泥厂,耗电,耗煤的。

  因为现在我们确定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内没有办法解决,老外可以帮你解决,进入WTO以后我们可以借着国际的规则解决国内的问题。

  我们的汽车增长大家可以看这个图。到了85年我们每年的轿车产量才9000辆。现在我们轿车看这个红色的曲线,去年我们是202万辆,估计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很有可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甚至超过日本,最迟到2020年中国一定成为全世界汽车生产的大国。

  有研究2000后北京市做预测,汽车社会来临了,预计北京市的家用轿车到2010年,可能要100万辆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但是这个预测非常的失败。今年北京的家用轿车已经超过了114万辆,这些产品都是重化工产业为基础,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重化工产业拉动,这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要想赶上美国的一半,需要多少年。我们从钢铁算美国近100年总共消费了70亿吨钢铁,中国到现在消耗了28亿吨。中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是差不多的,我们按单位国土面积的钢铁蓄积量达到同等的水平,我们算了一下每年生产三亿吨钢,我们还需要连续20年达到美国目前的钢铁蓄积量的水平。如果按人均我们需要,美国现在是人均28吨,我们到2020年大概14亿人,如果14亿乘以28吨是多少。美国已经过了钢铁消费的高峰期了。他高峰期的时候人均消费是500公斤,我们按现在的水平算他现在是270公斤。我们可以算了一下大概是3.5亿吨左右。

  我们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而且他的高峰已经过去了,因此未来相当时期内,我们的钢铁重化工都是主导。同时将来一个问题,这些重化工主导生产带来了大量的污染,首先第一个污染因为我们是以煤炭与资源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就是酸雨,这个图是关于酸雨的,红色的是酸雨排放严重的地区。钢铁建筑会因为酸度过大而减少寿命。

  我们1970年以前每年的沙化面积是1506公里,在90年代末是3436公里,张家口的沙漠化离我们北京已经很近了,所以这对我们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我们看一些海水的污染,一类就是海南的三亚了,第二就是我们一些的沿海的城市,三类就已经是很臭的海水了,可以游泳的只有一二类。

  赤潮60年代我们发生了一次到了90年代我们就发生了34次非常的厉害。

  我们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按我们国家这么大的面积允许排放是1200万吨,排放这么多空气质量是二级水平,在发达国家这样的水平,是刚刚可以生活的标准。而我们却把这个定为目标。

  这个图是一些指标,比如说粉尘污染,到2000年有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是这两年又有高速的上升,大家看这个图又开始上升了。

  COD的排放,总的是上升的,导致了我们大量的地表水的污染。我们只有41.7%的城市达到良好标准,31.5%的达到二级标准。全国城市普遍的比较差。地表水的状况,一类是可以作为饮用水,第二是进入水厂,三类是处理以后可以喝,浇农田。这些水加在一起步到38%,62%的水质已经到了四类,五类。

  尤其是西北,北方地区地表水叫做有河皆枯,有水皆无,比如说重庆几个县现在没有水喝,因为他们的水质量都是劣五类。

  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福利,增长的结果是大家没有水喝。空气不断的恶化,然后我们呼吸道疾病越来越上升。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增长,很多的学者对环境污染、对经济的损失进行了估算,总体看我们把这些结果估计一下大概相当于8%。也就是说我们每年环境污染增长的损失相当于GDP的8%,就是我们平均增长9%,环境污染损失掉了8%,也就是我们经济实质上我们的国民财富,福利每年只增长了1%,这就是我们高速增长背後隐藏的问题。显然我们这样的一个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我们必须高速增长,不高速增长解决不了大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方面我们进一步的高速增长,按这样的模式下去我们的环境将会崩溃。

  这些是一个传统的结构性问题,我们通过市场可以解决。比如说钢铁这两年供应短缺,我们去年一年再建生产能力达到了8000万吨的水平,所以讲局部过热钢铁是之一。现在浙江随便一个私人老板,一人投资建一个200万吨的钢铁厂一年就可以建起来,我们民间投资非常的好,浙江民间的闲置资本有800亿等待投资项目,我们的资金不缺。但是我们的生态环境缺,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承受我们大量的化肥的污染,农药的污染。我们现在80%的农田已经被农药污染,地下水很多的程度上也是农业污染。

  这些我们需要空间,这些空间到哪儿找。没有,要想进一步的排放要把原来的排放消除掉,消除这些是要投资的。人们说环境是新型的产业是未来新的增长点,大家可以想想我们的财政可以用于干别的,但是现在把他用在治理污染。这个GDP有什么意思呢,把路挖一个坑又埋上就创造了GDP,这个增长有意思吗?所以我们进一步的增长面临的是生态环境和基础资源的制约,这些东西已经是生产要素的过去不是生产要素。我们经济的增长这方面的短缺是需要我们创造的。

  第三大趋势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持续压力会不断的增大,首先是能源供给的压力,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将超过4.5亿吨,而国内生产量不会超过1.8亿吨,对进口的需求将会超过2.7吨。这个进口量远远超过美国,因此争夺世界石油资源将是中美战略上矛盾摩擦的隐患。

  铁矿的需求量刚才大家讲了钢,03年中国产钢2.2234亿吨,进口铁矿折合含纯铁量达到52%。我们刚才讲了中国钢铁的需求量,如果按照美国现在的水平计算人均,我们年均消费量会达到7亿吨。这是美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我们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想象。

  我们讲马六甲海峡在战略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日本的生命线,所以日本人非常重视,因为日本没有资源,所有的石油进口都通过这个海峡,可是现在有人统计通过这个海峡60%的船只是进入中国的。因此中日之间的矛盾也会不断的增加,这是钢铁的情况。我们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人均钢铁需求达不到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

  中国的煤炭,我们的煤炭资源丰富,所以我们消费是以煤炭为主,但我们占世界人口的22%,我们的煤炭占16%,石油占1.8%,天然气占0.7%。与占世界人口22%这个数相比我们人均占有量少的可怜,因为我们的人口太多了。

  在大量的资源短缺面前,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靠进口,要开辟另外一路节约,比如说我们火力发电。水泥综合能耗高45%等等,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资源大量的短缺,另一方面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跟国际有非常大的差距,这既有管理上的和技术上的差距。

  我们的水平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建筑面积单位采暖是同纬度国家的两到三。我们目前的产出排出的污染什么都是第一,看这个图比别人高这么多。

  这些数据都说明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的压力非常大,第四大区域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二元经济结构将长期存在,生态问题将会导致二元结构的社会矛盾。

  这个图是城乡局面的收入差距。这个数字实际上带有很多的虚假成分,因为去年有非典农村居民大量打工的回家了,去年人均收入水平非常低,总体上差距将会继续下降,我预测到2010年将会达到四。

  看这个图可以看到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基本上被城市人口享受,农村人口基本上没有享受到这个利益,实际上明年未来几年的农村人均收入增长更加困难,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生态环境破坏将会加剧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生产质量差距。高收入人群通过更多占有人造的物质财富,通过更多的物质享受和医疗保健,可以补偿环境污染给生活质量带来的损失,低收入人均没有猛烈选择生产环境,对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健康损害没有谈判能力去争取医疗保健补偿。因此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放大了二元结构的导致的社会不公平。

  第五个大的趋势就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会继续存在,缩小差距的难度会不断的增大,我这个图给了东、中、西三个地区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数据。也就是说东部地区的比重越来越高,西部地区的比重越来越低。我们看一些典型的省份,有东部,有西部,我们以全国GDP最低的省份贵州省无疑。上海人均GDP是贵州85年是9倍,现在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发展,现在是10倍多,差距在不断的扩大。第三原来是广东,现在是浙江,我们看这个人均GDP的线差这么多,这是倍数线。西部地区由于99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到来发展的也好一些。这是人均GDP的绝对数。这是上海比北京还高了一块,我们这个省份是在同一个市场,我们共同使用人民币,我们买东西同一个市场同一个价格,人均GDP反映人均收入这么大的差别。我们这个社会潜在的稳定可以乐观吗,贵州人一到上海看那儿的人都开着小轿车,还有草坪,生气不生气啊。最后实在不行就只有抢了。

  如果人能有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谁会去抢呢,这些人我认为现在比例还不是很高,如果我们进一步的城市化发展大量的无业游民产生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的水资源,气侯资源,地理、地保等因素都决定了西部地区并不合适高密度地发展经济,西部地区草原因过渡放牧而沙尘化。一些地区因过渡开垦土地而石漠化,黄河等河流因为上游用水增加而长时间断流。

  所以缩小东西差距,未来生态环境治理将是越来越严格,而且要立法。因此地区差距在可看见的五年或者是十年内还会扩大。

  第六的趋势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贸易摩擦将会日益上升,这将迫使中国加速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中国威胁论过去讲军事威胁。后来中国人说你这7%中国总的开支就几百亿美元,美国一增加就增加一千亿。我跟你们说我们这是正常的,他们考察以后认为中国的军事实际上对美国没有任何的压力,没有威胁,现在讲经济威胁和环境的威胁。韩国中国一个沙尘爆韩国就都是满天的大雾。在经济上由于中国大量的进口废钢,美国的废钢价格翻了一翻。中国这样继续的增长外国人就有压力了,这个都跑中国来了,他们感觉到威胁越大,中国越发展就会跟他们争夺有限的资源,他们的资源消费成本会更高。同时中国低廉的大量劳动力出口,他国内市场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他们老百姓希望买中国便宜的产品。另一方面他看到自己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没有工资了,他们觉得这方面的压力更大。

  同时中国还面临高新技术产业我们是制成品的出口大国,中国的出口占世界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的手中,因此我们的竞争力不足。我们主要赚的是低的工资的收入,这样就迫使中国从产品的世界最大的生产国逐步向强国转变,中国现在是大国不是强国。因此企业的创新,国家的创新必须加强,这是被迫的选择,这是6大趋势。上述六大趋势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在高速增长期间将会进入极具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我们必须解决好各种矛盾。解决这些问题都要有高的投资,没有经济快速的增长一事无成,也决定中国的政府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改革。

  同时我们要解决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这个压力我们不得不面对,“十一五”计划期间在发展领域有一个基本的主线就是发展节约性社会,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将是我们新的解决经济增长和矛盾的新的途径,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儿。我们总的看长期发展趋势和我们面临生态环境的压力,最后给大家几个图,这个图是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节约性社会。这个图是一个典型的经典问题。

  这个图叫做污染的曲线。发达国家的增长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是这样一个线。发展中国家现在还在这里。顺着这儿往上爬,我们是不是也要爬到这个高峰,如果中国人的污染像发达国家一样多,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如果你达到现在美国的水平,那么我们整个都崩溃了都要住医院了。我们只能聪明一点从这儿打一个隧道钻过去,我们的高峰污染不要那么多,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科学的进步。这就说明我们现在单位国土面积的污染还是上升阶段,发达国家已经下来了,今天我的报告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齐建国教授用短短一个小时时间,对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从6个方面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资源环境的压力,收入地区的差异以及我们国家面临的形势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