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呼吁完善石油避险体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4:33 上海证券报 | |||||||||
    在昨日召开的"2004燃料油期货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要对石油价格风险规避渠道进行疏通,为国内石油生产企业、用户和贸易商提供更多规避风险的工具和场所,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争夺重要石油商品的国际话语权。     中石油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单卫国指出,中国是受高油价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油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种石油进口量大,且本币与美元直接
    国务院发展中心廖英敏认为,当前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尚不完善,并且缺乏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冲击的缓冲器。     廖英敏同时认为:现行的定价机制有两个弊端,一是由于国际油价频繁大幅波动,国内油价相对稳定实际上只体现为分次调价,但分次调价并未减少油价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二是目前国内油价调整存在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期,这一方面造成国内调价与国际油价走势可能并不一致;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流通环节的投机行为,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成品油供应紧张或压库问题,对石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在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国际油价频繁大幅波动必然会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性构成威胁。事实上,世界各国经济都面临石油价格上涨和剧烈波动的冲击,但许多国家有石油期货市场,许多国家允许企业进入国际期货市场,可以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的手段回避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熨平价格波幅,缓解石油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和对经济的冲击。而在我国,燃料油期货刚刚上市,大部分石油消费企业没有进行境外石油期货套保的资格,没有规避原油和主要成品油价格风险的手段,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对经济稳定造成的影响将大于其他国家。     为此,廖英敏建议在石油现货市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其他石油期货品种,为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用户和贸易商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和场所,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以减少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争夺重要石油商品的国际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