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理智降低房价收入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1:35 新京报

  房价一直是普通百姓心中的痛。因为房价太昂贵,房价与收入之比超过了12,老百姓长期或者大半辈子就要为房所累了。居住条件决定生活质量,房子越昂贵,业主生活质量便愈低下,“工作着是美丽的”也成为一句美丽的谎言,“房子”于是超乎寻常地异化为一种宗教了。比如在京城,只要有了房子(当然不是按揭贷款的),你就可以开心地工作,八小时之外过得有滋有味。如果有两套以上的房子,你简直可以高枕无忧,靠收房租过着“食房者”的生活了。

  住宅市场化后,商品房就有了两重属性:投资与消费。投资者或为发展商(生产商);或为中间商,即低买高卖或买后出租,而房价非正常走高,更多的是投资者的功劳。房子一旦成为一种资本,具备投资性质,“炒作”就成为一种市场必然。而投资者赚的钱从何而来?当然只能从消费者身上来,因为价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投资者希望价格增长,消费者希望价格下降。

  房价和收入成正比,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房价上涨的速度大大快于个人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个人的心理极限,就要引起注意了。另一方面,房价降低也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比如1997年后的香港。

  商品的均衡价格永远是合理的。但均衡价格只是经济学家的善良愿望,有点理想化了,因为其假设是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的。事实上当商品成为投资品后,买家追涨成为必然,何况人类从来就有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所以均衡价格论认为消费者能够支付的房价低于商家的供给价格时,房价将下跌,本身就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同时,商品房的产权被分割了,消费者买的是未来产权,可以向银行按揭,消费者可以支付的房价远远高于他的现实购买力。

  为了抑制消费和投资,降低房价增长幅度,最好的办法是抑制对未来的消费透支,这样银行不得已提高首付,调高利息,提高商品房投资成本,抑制投资需求,同时提高生产成本,以期降低供给量。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好办法。这样做可能引起发展商与职业投资者不满,但大多数人的福利还是得到了改善,这是宏观调控的目的。住宅具有强制福利性质,是一个社会的优越性之一。

  若用成本价值论解释,房价成本主要是地价、税费、建安、营销成本,此外还有交易成本(制度运行成本),地价、建安成本各约为成本的30%-40%,也是相对确定的恒量。但营销和交易成本却极具可变性。营销成本为的是减少买家的信息搜寻费用,土地、建安成本主要是实现商品房的使用价值。只有过高的交易成本才构成了房价的不合理因素。所以房价过高,与其说是地价太高昂,不如说是交易成本过高。要降低房价,首先就要降低制度成本———交易费用。

  有权威人士称如果实行土地年租制,降低税费等,将使房价降低3成。其实即便如此,房价也难以下降。因为还有利润这一影响房价的变量。资本有逐利本性。十几年来,房地产业利润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如资金雄厚的制造业,但这些产业的资金却没有大量转移到房地产业,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失灵了。而事实上更多的是银行信贷资本进入房地产开发。这是房地产业本身的垄断性质决定的,特别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一为土地垄断,二为资本(银行)垄断。银行成为房地产业“万能”的垄断者。因为土地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只有那些有门路的人,才有机会进入房地产业这一目前的暴利行业。所以房地产利润从来就是垄断利润,过高交易成本和垄断利润,房价与收入比过高就顺理成章了,尽管降低了社会平均福利。

  指望房价下跌既不现实,也不太理智。香港房价下跌7成,大部分业主负债累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不必因房价太高昂而对发展商怨声载道。我们惟一期望的是房价的增长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长,降低房价收入比。在制度创新方面就是要减少管制和垄断,加快市场化进程;不要无节制信贷扩张,减少对未来收入的透支,抑制过度投资,避免市场机会主义泛滥成灾。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人口太多,城市化水平低,仍然需要依赖土地租金增加财政收入。所以指望降低土地价格也不现实,何况市场本身也能够支持目前地价。银行信贷一直是调节商品房需求的杠杆,消费信贷助长了消费需求。现在的房价其实是20年以后的房价。

  欧阳逸川报料线索一经采纳,奖金至少百元 ,还将进行线索评奖,奖金最高万元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